刘琴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莎菲女士的日记》性别差异茅盾文学奖评奖机制《故乡面和花朵》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故事能支撑到第七天吗?——余华《第七天》结构上的纰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刘琴 赵黎明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茅奖’小说的‘新历史’叙事研究"(CYS14134)的阶段性成果
《第七天》结构上存在一些纰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七个板块之间内容不"平等",显现了拼凑的痕迹;2."堆砌"、"拼贴"新闻故事,导致章节之间的凌乱;3.部分内容刻意强调,导致一些句子或段落的重复、啰嗦。可以说,小说从句段到章节再到板...
关键词:《第七天》 结构 纰漏 故事 
试析《故乡面和花朵》的四重“话语”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刘琴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茅奖’小说的‘新历史’叙事研究"(CYS14134)
《故乡面和花朵》主要包含四重"话语",即性话语、民间凡俗话语、政治话语和历史话语。这四类话语既自成体系,又相互指涉、相互缠绕。不同话语既相互印证,又相互颠覆、拆解。性话语、民间凡俗话语是小说的表层,政治话语和历史话语则是小...
关键词:《故乡面和花朵》 四重“话语” 关系 权力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要人物看“性别差异”的存在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8期71-73,共3页刘琴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是个任性骄纵、富于理想主义且体弱多病的女性,苇弟是个"小孩般"、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凌吉士则是个高大英俊、成熟圆滑、有骑士风度的男性。莎菲与凌吉士的性别差异更明显,她对凌吉士一见钟情,而对苇弟无动...
关键词:《莎菲女士的日记》 主要人物 性别差异 
漫议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突破”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44-48,150,共6页赵黎明 刘琴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评奖机制方面作出了不少变革,重点还在于增加了公开透明度、增强了代表性和提升了大众参与度,而且在评奖对象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更注重作家的整体成就,表明茅盾文学奖在试图"突破"。当然,变革不是一...
关键词:第八届茅奖 评奖机制 评奖对象 突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