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M震源深度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震工程学报》《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研究》《高原地震》更多>>
所获基金: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PMC方法评估青海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被引量:2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年第5期23-32,共10页郭瑛霞 张丽峰 顾勤平 黄浩 李振凯 马丽 
2022年青海省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22B01);2022年度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项目编号:2022010504);青海格尔木青藏高原内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项。
采用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方法(PMC),对青海省测震台网稳定运行以来实际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数据(2014—2021年)进行分析,获得该台网单台检测概率(P_(D))、合成检测概率(P_(E))以及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_(P))的空间分布。通过...
关键词:最小完整性震级 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PMC) 监测能力评估 青海测震台网 
青海数字测震台网台站地动噪声分析
《高原地震》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万玉杰 马丽 李振凯 
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青海地震台网台站地动噪声分析”(项目编号:2021B03)资助。
介绍了青海省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建设和数字测震台站仪器的配置,通过对2012年1月~2021年10月青海省的38个数字测震台站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得出10年来各测震台站地动噪声水平RMS值在逐年增长,并按噪声计算结果对台站进行了分类,找出...
关键词:数字测震 地动噪声 功率谱 RMS值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精定位和发震构造初探被引量:13
《地震工程学报》2021年第4期834-839,共6页尹欣欣 王维欢 蔡润 邓津 马丽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IESLZ4);甘肃省地震局科研创新团队(2019TD-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518)。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为探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分布特征,选取2021年5月1日—6月3日青海测震台网观测到的33°~36°N,97°~99.5°E空间范围内的地震观测报告,利用双差精定位方法进行双差精定位处理...
关键词:青海玛多7.4级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玛多—甘德断裂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计算湟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高原地震》2020年第4期23-26,33,共5页罗自浩 晁增辉 白永祯 马丽 罗宾生 何岗 白占孝 
青海省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7B08)资助。
基于青海湟源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利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使用H-k叠加搜索方法计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波速比及泊松比。结果显示,湟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为60.4 km,波速比为1.65,泊松比为0.21。
关键词:湟源地震台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青海东部地区非天然地震识别与波形特征分析被引量:3
《高原地震》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马丽 
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青海东部地区非天然地震(爆破)调研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B04)资助。
通过实地调研结果,简述了青海省东部地区非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结合青海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非天然地震和天然地震事件波形进行震相分析研究,得到非天然地震的一些规律,总结出青海省非天然地震波形的特征与识别方法。研究结果提高了...
关键词:非天然地震识别 波形特征 
玉树地区M_L和M_s震级转换公式的初步研究
《高原地震》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马丽 李启雷 罗宾生 白占孝 罗自浩 陈永花 
2017年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课题(2017B07)资助
利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0年至2017年可同时测定M_L和M_s震级的地震,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对重新仿真后量取的近震震级和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并全面分析得到2种震级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即M_s=1. 13M_L-0. 80,并与郭履...
关键词:玉树地区 近震震级 面波震级 转换公式 
利用CAP方法反演乌兰5.1级地震震源机制
《地球》2017年第8期80-81,共2页马丽 罗宾生 
本文采用了Crust2.0速度结构模型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4年10月2日乌兰5.1级地震进行分析反演得到震源机制解及最佳震源深度。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其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93°,倾角44°,滑动角88°;节面Ⅱ:走向...
关键词: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利用sPn震相测定柴达木盆地地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1
《地震研究》2016年第3期473-478,527,共6页李启雷 崔煜 安黎霞 李玉丽 马丽 
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152902)资助
利用青海省遥测地震台网的观测记录,对比分析震相特征,提取出了两次地震记录的sPn震相,并分别推导出单、双层地壳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公式,计算了两次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为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滑动窗互相关技术进行对比,两者计算...
关键词:SPN震相 震源深度 地壳模型 波形互相关 滑动时窗相关法 
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震源机制与震源深度计算被引量:2
《地震研究》2016年第S1期55-61,共7页李启雷 李玉丽 马丽 罗自浩 
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152902)资助
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源机制,分析了震源机制解随震源深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显示,门源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是逆冲型断层,最佳矩心深度为11 km。为比较还反演了2013年9月20日门源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两...
关键词:门源MS6.4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s Pn震相 
水氡模拟观测自动脱气装置研制及实验被引量:4
《高原地震》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陈永花 张超美 罗宾生 马丽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课题编号:152904)
为了提高模拟水氡观测质量,排除观测过程中脱气环节的人为干扰,实现自动脱气代替人工脱气的目的,在反复试验及对比测试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初步的自动脱气装置。该装置经进一步完善后可在水化台站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氡模拟观测 自动脱气装置 对比测试 FD-125氡钍分析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