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强

作品数:18被引量:11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沼泽湿地采集器无脊椎动物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土壤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学报》《环境生态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土农田土壤甲螨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土壤与作物》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韩丹丹 刘冬 敖曼 刘吉平 管强 武海涛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子课题(XDA2802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170467).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改土、增产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然而目前缺乏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土壤甲螨作为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变化敏感,能够指示土壤健康状况。为阐明土壤动物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在吉林省...
关键词:土壤甲螨 保护性耕作 宽窄行免耕 条带耕作 群落结构 指示物种 
泥炭沼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12期3806-3816,共11页林奕伶 武海涛 芦康乐 管强 张仲胜 王文锋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30101348JC和20210509037RQ);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2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83和41871099)资助。
泥炭沼泽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且其生物区系组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探究泥炭沼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对于理解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无脊椎动物是泥炭沼泽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泥炭沼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参...
关键词:泥炭沼泽 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环境变化 
长白山不同植被带土壤汞垂直分布及甲基化驱动因素
《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11期3357-3364,共8页孙帆 郑冬梅 姜珊 张仲胜 武海涛 管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83和42371061);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区创基金项目(QCJJ2022-25)资助。
揭示高山生态系统中汞分布特征及甲基化机制,对于认识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北坡4个植被带表层土壤及枯落物为对象,分析其中汞与甲基汞分布特征,阐明环境因子对汞甲基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长白山土壤总汞均值为...
关键词:长白山 总汞 甲基汞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辽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湿地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田文敬 郑冬梅 孙帆 管强 张仲胜 黄兆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区创基金项目(QCJJ2022-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371061)。
为探究辽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SOC)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ArcGIS技术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冗余分析确定各因素对有机碳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4.35~24.58g/kg,平均值为13.3g/kg。辽河...
关键词:湿地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1975年与2017年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中植物群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湿地科学》2023年第3期470-475,共6页郭乃旭 刘吉平 管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900)资助。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中植物群落的变化,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比研究了1975年与2017年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中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平均值由1975年的2.015种/m2减小到2017年的...
关键词:孤立沼泽湿地 植物群落 物种丰富度 三江平原 
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和干扰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生态指示被引量:1
《生态学报》2023年第9期3819-3827,共9页朱玉 张文广 管强 田雪 赵予熙 姜明 肖盈丽 王瑶 赵琬婧 王瑜 原卉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10128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508056RQ);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1060);“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专题联盟资助(ANSO-PA-2020-14)。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
关键词: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态指示 沼泽湿地 湿地退化 
长白山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垂直特征被引量:9
《环境生态学》2023年第1期7-15,81,共10页张一帆 武海涛 刘吉平 刘丹丹 林奕伶 康玉娟 管强 张仲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A2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900)资助。
碳(C)、氮(N)、磷(P)作为有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其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为探究长白山土壤C、N、P及生态化学计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以长白山地北坡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在600~2 200 m海拔范围内,分析了不...
关键词:长白山 碳氮磷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 海拔 土层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及其差异性被引量:4
《湿地科学》2022年第2期176-187,共12页李亚晓 武海涛 芦康乐 管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83和41871099);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509037RQ)资助。
退耕还湿是中国平原区湿地恢复的重要措施,水文条件是湿地恢复过程重要的非生物驱动因子。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的6~8月(植物生长旺期),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2014年实施退耕还湿的10块大豆地(旱田)和5块水稻...
关键词:植物群落 演替 退耕还湿 水文连通 
空间和环境因子对黄河口自然和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影响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21年第17期6893-6903,共11页刘丹丹 武海涛 芦康乐 杨萌尧 管强 赵文元 邵乐夫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099,41671260);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101080J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
关键词:河口湿地 无脊椎动物 环境异质性 空间结构 
乌苏里江洪泛湿地蜻蜓目幼虫对水文连通阻断的生态响应
《生态学杂志》2021年第2期453-459,共7页孟瑶 武海涛 管强 芦康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0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099,41671260)资助。
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完整性能够指示和预测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和变化趋势,已经在大量研究中得到验证。然而,群落水平的全部样品采集过程的复杂性并不利于它们的便捷应用。蜻蜓目幼虫是大型底栖动物中相对易于捕捉和识别的类群,并...
关键词:蜻蜓目幼虫 人工堤坝 水文连通 河滨湿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