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燕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漏洞漏洞检测物联网粗粒度漏洞挖掘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计算机应用研究》《软件学报》《信息安全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一种针对网络设备的已知漏洞定位方法
《信息安全学报》2023年第6期48-63,共16页王琛 邹燕燕 刘龙权 彭跃 张禹 卢昊良 王鹏举 郭涛 霍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836209,No.61802394);中科院先导项目(No.XDC02040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QY071405)资助。
骨干级网络设备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一直是网络攻防中的焦点,与此同时,其作为一个封闭、复杂的信息系统,漏洞的公开研究资料相对较少、漏洞细节缺失较多。补丁对比是一种有效的漏洞分析手段,而骨干级网络设备固件解包后通常具有单体式可...
关键词:网络设备 模块划分 补丁比对 
基于物联网设备局部仿真的反馈式模糊测试技术被引量:2
《信息安全学报》2023年第1期78-92,共15页卢昊良 邹燕燕 彭跃 谭凌霄 张禹 刘龙权 霍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836209,No.61802394);中科院先导项目(No.XDC02040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QY071405)资助。
近几年物联网设备数量飞速增长,随着物联网的普及,物联网设备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与物联网设备相关的安全攻击事件中,危害最大的是利用设备漏洞获得设备最高权限,进而窃取用户敏感数据、传播恶意代码等。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漏洞挖...
关键词:物联网设备 模糊测试 机器学习 
SiCsFuzzer:基于稀疏插桩的闭源软件模糊测试方法被引量:1
《信息安全学报》2022年第4期55-70,共16页刘丽艳 李丰 邹燕燕 周建华 朴爱花 刘峰 霍玮 
国家自然基金(No.U1836209,No.61602470);重点研发计划(No.2016QY071405)资助。
传统的基于覆盖率反馈的模糊测试工具通过跟踪代码覆盖率来指导测试用例的变异,从而发现目标程序中潜在的漏洞。但在闭源软件的模糊测试过程中,跟踪覆盖率不仅带来额外的开销,而且在模糊测试开销中占据主导。本文通过对Windows平台闭源...
关键词:基于覆盖率反馈的模糊测试 基于稀疏插桩的跟踪方法 “预热”优化 
变异策略感知的并行模糊测试研究被引量:5
《信息安全学报》2020年第5期1-16,共16页邹燕燕 邹维 尹嘉伟 霍玮 杨梅芳 孙丹丹 史记 
中国科学院网络测评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No.CXJJ-17S049)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QY071405)资助。
模糊测试(fuzzing)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可重现性好及易扩展等特点,是软件漏洞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其固有的测试盲目性和低效性,一批先进的灰盒模糊测试方法被提出并应用在AFL、AFLFast、Vuzzer等工具中。随着高性能芯片和云计算技...
关键词:模糊测试 漏洞挖掘 变异策略 并行化 覆盖率 
可编程模糊测试技术被引量:8
《软件学报》2018年第5期1258-1274,共17页杨梅芳 霍玮 邹燕燕 尹嘉伟 刘宝旭 龚晓锐 贾晓启 邹维 
中国科学院网络测评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CXJJ-17S049);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QY071405)~~
模糊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漏洞挖掘技术.为了改善模糊测试因盲目变异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围绕输入特征、变异策略、种子样本筛选、异常样本发现与分析等方面不断定制模糊测试器,从而花费了大量的定制成本.针对通用型模糊测试器(即...
关键词:模糊测试 漏洞挖掘 可编程 制导程序 抽象语法树 
动态资源感知的并行化模糊测试框架被引量:4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年第1期52-57,共6页廉美 邹燕燕 霍玮 邹维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17202)
针对现有的并行模糊测试在测试效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异常处理上的局限性,围绕测试资源的生成、使用及容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动态资源感知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针对测试环境在大规模和多场景两个维度快速搭建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
关键词:漏洞挖掘 并行模糊测试 资源感知 测试框架 云平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