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城市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城市城市发展抗战时期行政晚清民国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国研究》《商业文化》《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边缘到中心:晚清民国西康行政地位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209-220,共12页何一民 刘杨 何永之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12AZD083);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
西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与四川盆地相接地带,自然地理位置具有边缘性,故而人文地理位置也具有边缘性,远离中国的政治中心和区域政治中心,由此导致政治制度落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畅,文化水平低下。清末,由于英国对西藏侵略不断加深,边疆...
关键词:西康、康定 地理位置 边缘 中心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中部城市的影响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0-114,共15页何一民 刘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83)
中国东中部地区是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数量最多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东、中部地区成为主要战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整体出现衰落。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中部城市发展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
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 东中部城市 殖民统治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及其特点被引量:2
《民国研究》2015年第2期1-25,共25页何一民 刘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编纂”(12AZD083)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以后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多种原因,城市发展滞后于东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造成东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断裂的同时,也造就了西南大后方城市整体性跨越发展态势,这一状况可以概括为近代中国城市空间布局的一次重大调...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西南大后方 城市发展 
抗战时期康定城市的繁荣与发展被引量:2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6-21,共6页刘杨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人口、资源转移至内地,在此背景下,西康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日益重要。而作为西康省省会的康定,在抗期期间,无论在交通建设、矿产开采,还是商业贸易、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抗战时期 康定 城市发展 抗战 
试论杨增新之羁縻与牵制政策
《商业文化》2012年第2X期88-89,共2页古耀文 刘杨 
辛亥革命后,内地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国家分裂,民族危机甚于昔日。在这激烈的社会变乱中,封建军阀杨增新出于政权统治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而羁縻与牵制政策,是其中心政策。虽然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客观上却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
关键词:杨增新 羁縻 牵制 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