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川口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过滤装置油井高含水期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化技术》《非常规油气》《化学工程与装备》更多>>
所获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被引量:8
《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6期690-695,共6页赵晨云 窦松江 窦煜 柳朝阳 黄博 王振宇 李刚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8E-11-06)。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
关键词:高含水期 熵权法 剩余油聚集度 剩余油团块属性 形状指数 注采井网 分布密度 采收率 
高含水油藏流线场表征与评价方法被引量:4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柳朝阳 郭奇 李刚 黄博 王振宇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1);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94)。
通过提取数值模拟得到的流线场内质点的空间坐标及属性数据,建立流线簇流量、流线簇潜力和流线簇含油率的油藏流线场表征方法,应用密度峰值算法对流线场进行聚类分级评价,并通过SDbw系数验证划分流线等级的聚类效果,最终形成高含水期油...
关键词:密度峰值算法 机器学习 流线场 均衡驱替 流线簇 
川口油田姚50-姚80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石化技术》2019年第9期131-131,130,共2页呼园平 樊平天 刘浪 黄博 南雷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沉积构造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研究了川口油田姚50-姚80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典型的2段式特征、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以箱状或钟状测井组合为主,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长6主要...
关键词:沉积微相 长6油层组 川口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偏桥水淹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自适应调驱室内评价研究被引量:4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年第1期3-5,共3页呼园平 黄博 段景涛 李平 晁雷辉 
针对延长油田南泥湾采油厂偏桥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水窜水淹,笔者开展了自适应弱凝胶调驱室内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调驱体系优先选择性进入大孔道,促使后续驱替流体转向;通过降低裂缝等效渗透率,明显抬升水驱压力梯度,有效控制裂缝窜...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 多段塞凝胶驱替 可视化裂缝模型 
一种窜流通道快速综合识别方法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黄博 孙兴旺 呼园平 孙海鹏 刘东东 刘浪 
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窜流通道的形成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因此对窜流通道的识别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裂缝方向、主流河道分布和砂体连通性地质静态资料,对容易形成窜流通道的区域进行初步的确定,再结合注采井间...
关键词:注水开发 窜流通道 快速识别 动态响应 
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被引量:1
《石化技术》2016年第12期140-140,共1页黄博 
本文从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标准、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四个方面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非均质性 研究 
转向压裂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的应用被引量:7
《非常规油气》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刘政帅 黄博 马洪志 
随着油田开发深入,特低渗老油田增产手段单一的老井逐渐失去产能,部分油井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压裂工艺已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开发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将解堵工艺、转向压裂工艺、端部脱砂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解堵—加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川口油田 低渗油藏 转向压裂 
川72区注水开发评价
《石化技术》2015年第7期115-116,137,共3页黄博 
本文从区域地质概况、地质与油藏特征、油藏工程、注水开发部署、注水工艺五个方面对川72区注水开发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川口油田 川72区 注水开发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