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

作品数:14被引量:19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退耕还林退耕地土壤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水土保持通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土壤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庆市万州区紫色土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第1期164-168,共5页贾俊姝 李文忠 尹忠东 周心澄 闫玉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水土流失综合调控与范式”子专题(2007CB407207-01)
在选择典型地段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实现了重庆市万州区紫色土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分级,并提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SEPDI),分析了1990年和2005年两个不同时期SEPDI值,对该区紫色土的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
关键词: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SEPDI) 紫色土 GIS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被引量:12
《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李世荣 李文忠 李福源 赵万启 周心澄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项目(2001BA510B0102)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关键词: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青海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被引量:10
《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第2期65-68,84,共5页李世荣 李文忠 李福源 赵万启 周心澄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项目(2001BA510B0102)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关键词: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评价被引量:15
《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第6期1-3,共3页李文忠 贺永元 张伟华 周心澄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为工程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流域不同时间序列的退耕地的土壤,进行了系统...
关键词:退耕还林 土壤质量 评价 
环境水容量对黄家寨镇景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第6期191-193,共3页张昊 张伟华 李文忠 周心澄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以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小流域“水分平衡”状况,指出评价环境水容量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探讨环境水容量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构建该区景观优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水容量 承载力 景观稳定性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不同混交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第5期259-262,共4页张伟华 李文忠 张昊 周心澄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对比分析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混交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效应的影响,进而确定当地混交林优化配置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混交配置方式的人工林均能一定程度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林木生存环境,且不同混交配置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23...
关键词:混交林 配置模式 土壤肥力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枯落物容水性能被引量:2
《西部林业科学》2005年第4期15-20,共6页胡建忠 朱金兆 张伟华 李文忠 
对位于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枯落物容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陆续退耕还林的人工植物群落年龄虽只有10~27a,但其枯落物层厚度已达2.9 cm,相当于天然植物群落(30~200a)的56.9%;其枯落物容...
关键词:祁连山南麓 退耕地 人工植物群落 枯落物 容水性能 
青海大通不同退耕还林时间梯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李文忠 张伟华 张昊 周心澄 王荣秀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退耕还林时间梯度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作用,研究表明,退耕地营林后对土壤各种物理性状影响极大,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土壤向森林土壤定向演化,且时间越长,土壤结构改善越明显:总孔隙度增大、...
关键词:青海 退耕还林 土壤 物理性状 水分 
青海大通中国沙棘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的影响被引量:16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期154-158,共5页张伟华 张昊 李文忠 周心澄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 0 0 1BA5 10B0 1)
测定了 1 4a生沙棘纯林及沙棘×青海云杉和沙棘×白桦×青杨以及无林对照剖面 2 0个土样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 ,比较研究了青海大通黄河上游沙棘人工林对土壤系统的微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①在青海大通营造沙棘林能在短时间内...
关键词:土壤 沙棘 人工林 有机质 含氮量 
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6
《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6期6-10,共5页胡建忠 周心澄 李文忠 张春霞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资助
青海云杉为青海省大通县的顶极植物群落树种,是当地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研究退耕地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土壤抗冲性,对于科学指导当地生产实践、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等十分必要。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坡度、流量对抗冲...
关键词:退耕地 青海云杉 人工林 土壤 抗冲性试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