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年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主题:直接融资国有企业现代物流业企业家生成国有企业改革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环渤海经济瞭望》《社会科学论坛》《理论前沿》《理论学习与探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要实现“六个现代化”
《天津经济》2012年第4期5-7,共3页管理年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物流市场规模增速扩张,物流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物流核心群体逐步形成,专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供应链管理与效率大幅改善,物流信息化实效显著,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日趋顺畅,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六个现代化 物联网 
着力打造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推动现代物流业实现大发展被引量:1
《天津经济》2012年第3期9-12,31,共5页管理年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和发挥区位优势、增强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及加快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天津市现代物流业...
关键词:国际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业 政策措施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扎实推进天津服务业迈上新台阶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年第6期5-7,共3页管理年 
一、当前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天津快速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增强地方财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服务业高度...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天津 台阶 经济发展质量 第九次党代会 北方经济中心 整体发展战略 经济总量 
扎实推进天津服务业迈上新台阶
《天津经济》2009年第6期4-7,共4页管理年 
一、当前天津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天津快速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增强地方财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服务业高度...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天津市 台阶 经济发展质量 第九次党代会 北方经济中心 整体发展战略 经济总量 
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被引量:1
《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73期38-41,共4页管理年 
一、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刻不容缓 发达国家的长期经验表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需求占总需求的10%左右,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20%~30%,消费需求占到总需求的60%.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总需求 投资需求 拉动 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需求 国债投资项目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力量 中国 推进 
借鉴国际经验 发展中介组织被引量:6
《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43期46-48,15,共4页管理年 
中介组织是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中社会事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同业经济组织自愿组成,成为沟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联系的桥梁。中介组织的发展与规范程度,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
关键词:中介组织 国际经验借鉴 市场经济 中国 政府职能 法律 
企业家生成机制的制度环境分析
《理论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37-40,共4页管理年 
一、市场经济是企业家生成的制度基础(一)市场经济为企业家的生成提供了宏观基础与前提。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史表明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从早期的财产所有者本身就是企业家到近代的财产所有者与企业家的分离;从个体企业的创立到股份企业...
关键词:企业家生成机制 现代公司 宏观经济制度 环境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 经营管理者 制度安排 国有企业 制度创新 财产所有者 
企业家市场与企业家生成被引量:1
《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A2期38-44,共7页管理年 
一、企业家市场及其对企业家生成的意义 (一)企业家市场的界定。 逻辑地定义企业家市场必须从对市场及市场体系的认识开始。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前提,随着商品经济逐步向现代市场经...
关键词:企业家市场 企业家职业化 内企业家 经营者职业化 优选机制 与企业 企业经营 评价机制 职业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 
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案例分析与启示
《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37期19-28,共10页管理年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实际上,以股份制形式改造国有企业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
关键词:资本市场 国有企业改革 直接融资 案例分析 启示 资本扩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低成本 债务公司 公司化改造 
政企分开:一个合理假想
《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4期68-70,共3页管理年 
一、政企分开的逻辑:必须弄清的问题1.政企为什么要分开?这一问题似乎人人皆知、早已弄清,但目前的改革恰恰在这一点上裹足不前,政企分与不分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界未达统一意见似乎是问题的关键:有人云,既然企业是国家的企业...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政企分开 国有资本 利润最大化 软预算约束 代表大会 经营者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所有者 企业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