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

作品数:9被引量: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絮凝剂复合引发体系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化工进展》《中国农业教育》《化工时刊》《现代教育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破”与“立”——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框架被引量:3
《现代教育管理》2024年第8期99-107,共9页胡瑞 李彩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72041004)。
高校教师评价是激发高校教师内在活力的管理工具,高校教师评价亟须破除“五唯”,从而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入手,构建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分析框架。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高校教师 评价改革 破“五唯” 新公共服务理论 
霍恩海姆大学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逻辑与启示
《中国农业教育》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胡瑞 蒋蓓蓓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战略研究”(2022 XY 05)。
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提高国家人才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人才自主培养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和动力来源方面,提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理论逻辑。以霍恩海姆大学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面的实践逻辑,包括依据国...
关键词:霍恩海姆大学 自主培养 教育科技人才 
高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被引量:7
《工业水处理》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李田霞 陈峰 胡瑞 
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V-50)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用于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聚合,制备了高分子质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复合引发体系 絮凝剂 
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阳离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工业水处理》2006年第8期32-35,共4页胡瑞 周华 李田霞 陈存华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并将其应用于十堰市污水厂废水处理,探讨了其投加量和废水pH对CODCr、浊度、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的废...
关键词:复合引发体系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废水处理 
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13
《化工进展》2006年第6期600-603,共4页胡瑞 周华 李田霞 陈存华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涉及了改性聚丙烯酰胺类、双氰胺-甲醛类、化学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等。并对我国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阳离子型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水处理 应用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0
《精细石油化工》2006年第2期4-7,共4页周华 胡瑞 陈存华 李田霞 
采用前加碱法制备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APAM)。最佳工艺条件为:ρ(乙二酸四乙酸)=0.1mg/L,反应温度24~26℃,ρ(引发剂)=22~24mg/L,w(丙烯酰胺)=24%~28%,ρ(异丙醇)=35μg/L,pH=10,在该条件下可得到粘均相...
关键词:丙烯酰胺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浊度去除率 
复合引发体系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应用被引量:21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胡瑞 周华 李田霞 陈存华 
将复合引发体系用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有机物合成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化工时刊》2005年第8期4-6,共3页胡瑞 周华 李田霞 陈存华 
介绍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阳离子高分子 絮凝剂 P(DMC—AM) 影响因素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制备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水溶液共聚 丙烯酰胺 
制备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化学工程师》2005年第7期5-6,33,共3页周华 胡瑞 李田霞 陈存华 罗再刚 
采用新型氧化-还原体系,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共聚得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研究了EDTA用量、反应温度等对HPAM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用量、反应温度等直接影响到HPAM的分子量高低与溶解性好坏。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影响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