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

作品数:8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压裂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压裂液体系流变性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钻采工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断块油气田》《油气井测试》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水平井压裂携砂液摩阻定量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7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80-84,207,共5页李勇明 赵金洲 毛虎 申峰 乔红军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1D–5006–0201)
近年来,携砂液在压裂管柱内流动的沿程摩阻研究仍未取得实质成果,而携砂液的沿程摩阻分析是指导压裂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携砂液的沿程摩阻进行研究,推导可普遍应用的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利用液固两相流相间的动量交换理论,...
关键词:水平井 压裂 携砂液 沿程摩阻 动量交换 
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压后产能影响因素被引量:1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毛虎 李勇明 郭建春 钟烨 徐兵威 
影响水力压裂压后产能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分析各种因素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压后产能的主要因素。应用于MZ气田分析了地层参数和压裂施工参数对压后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该方法计算...
关键词:压裂 压后产能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G43断块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断块油气田》2010年第5期611-613,共3页李勇明 赵金洲 岳迎春 毛虎 江有适 
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油气层酸损伤的机理及应用研究"(07ZZ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酸蚀蚓孔基础理论研究"(50774064)资助
G43区块主力产层为中孔中渗储层,地层饱和压力低,弹性采收率低;岩石塑性较强,造成支撑剂嵌入,前期压裂效果差。为提高压裂开发效果,进行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原油性质测试表明,区块原油胶质沥青质较重,在前置液前加降黏液以避免原...
关键词:整体压裂 导流能力 压裂液 支撑剂嵌入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效果预测理论研究被引量:3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5期87-90,共4页李勇明 赵金洲 毛虎 张烨 米强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酸蚀蚓孔基础理论研究”(50774064)
酸压技术是确保碳酸盐岩储层投产、增产的主要工艺技术。由于裂缝和溶洞发育,加之缝洞的定量识别精度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效果预测难度大,是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但却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酸压效果预测与酸压优化设...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酸压 天然裂缝 溶洞 数值模拟 
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伤害性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钻采工艺》2010年第4期87-89,共3页徐兵威 王世彬 郭建春 刘超 毛虎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ZB099
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该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100℃时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剪切2h后仍然在220mPa.s以上,且残渣率仅为2.4%。岩心基质伤害实验和导流能力伤害实验表明该体系能有效降低储层伤害,保持较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关键词:低伤害 流变性 低残渣 导流能力 
基于测井资料的压裂井地层应力分析技术被引量:2
《油气井测试》2010年第3期5-7,共3页李勇明 杜成良 毛虎钟烨。郭建春。赵金洲' 毛虎 钟烨 郭建春 赵金洲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7JY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64)资助
地层应力数据是进行压裂方案模拟分析的重要输入参数,破裂压力又是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试和压裂施工资料,完成了纵向分层应力剖面与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针对目前压裂井地...
关键词:压裂地层应力 破裂压力 测井资料 应用技术 
压后多层排液模型研究与应用
《油气井测试》2010年第2期1-3,共3页李勇明 岳迎春 杜成良 钟烨 江有适 毛虎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7JY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64)资助
针对我国单井多层压裂技术应用日益普遍、压后多层排液理论十分缺乏的现状,建立了压后多层排液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返排过程中的气、水两相流动,根据气、液组分的物质平衡关系,建立了单层排液的数值模型;利用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方程,依...
关键词:压裂 多层排液 计算模型 影响因素 
二次加砂压裂裂缝延伸模型研究被引量:6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李勇明 李崇喜 郭建春 毛虎 孙兆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4064);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7JY042)
二次加砂压裂工艺处于技术探索阶段,缺少相关理论研究。在考虑二次加砂前,一次加砂已经在缝中沉降并形成一定高度的砂堤,砂堤高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对缝中流体流动及后续支撑剂沉降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二次加砂压裂的裂缝延伸...
关键词:二次加砂压裂 压降 砂堤 裂缝形态 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