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洋

作品数:16被引量: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主题:自然资源地下水白云母高光谱遥感数据高光谱遥感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地质调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环境科学》《资源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GeoAHSI新工具精确刻画新疆哈密赤湖铜钼矿床蚀变分带特征
《中国地质调查》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李士杰 刘小玉 秦昊洋 何海洋 王思琪 孙旭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东天山—北山成矿带金矿资源潜力动态评价(编号:DD20230372)”资助。
蚀变分带特征能够指示与斑岩型矿床相关的热液蚀变活动,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高光谱遥感数据凭借精细的光谱信息,能够准确刻画各类热液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从而为斑岩型矿床的识别和定位提供可靠依据。以Teracorder算法框...
关键词:GeoAHSI 高光谱矿物填图 GF-5 蚀变矿物 赤湖铜钼矿 
基于InVEST和PLUS模型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演变分析:以汉中盆地为例被引量:4
《西北地质》2024年第4期271-284,共14页刘小玉 李士杰 何海洋 秦昊洋 王思琪 孙旭 
秦岭-黄土高原过渡带自然资源要素相互作用与生态退化调查监测与评价项目(DD20220882)。
汉中盆地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源头区,分析区内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能提高对该地区演变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保护下游研究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笔者基于2000~2020年20年内共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多类型土地利用数据...
关键词: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模拟预测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东天山—北山成矿带矿物填图及地质应用
《卫星应用》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秦昊洋 李士杰 李志忠 何海洋 刘小玉 王思琪 
高光谱遥感数据凭借丰富的光谱信息和强大的矿物识别能力,已成为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利用高分五号01A、资源一号02D国产高光谱数据进行的东天山—北山成矿带矿物填图工作。基于完全自主研发的填图软件工具pymi...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矿物填图 东天山—北山成矿带 地质应用 
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
《地质通报》2023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李霄 王晓光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松辽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编号:DD20221753);《中俄蒙经济走廊哈大齐和绥芬河—同江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编号:DD20160115);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查干湖流域地下水-土界面氟的迁移机制与生态效应研究》(编号:2023KFKTB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沿海典型区咸淡水过渡区中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及海水入侵检测手段研究》(批准号:42102294)。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
关键词:中俄边境 口岸城市 地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功能区划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地表系统立体探测技术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国土资源情报》2021年第10期18-25,共8页何海洋 钱建利 王兵 
自然资源监测快速反应行动专项(编号:DD20211616);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编号:DD20208066)。
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探测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最重要的主攻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地球地表系统立体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地面洋面、卫星航空器、井底海底三个平台剖析了国内外探测技术体...
关键词:地表系统 立体探测技术 探测体系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 空天地一体化 
浅析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重要意义被引量: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年第8期28-36,共9页钱建利 倪舒博 徐多勋 张沛 何海洋 何建宁 刘晓煌 
南水北调汉江流域陕西段水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DD20208068);自然资源监测快速反应行动专项(DD20211616)。
我国自然资源要素观测网络与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建设起步较晚,观测数据主要分散在水利、环境、农业等部委和高校、科研院所,长时间、高质量的数据积累不够,观测网络各自独立,相互间观测内容、尺度、频率等标准不一,数据信息...
关键词:自然资源要素 综合观测网络 科技支撑 
沉积盆地地下水无机氮来源示踪及其演化模式被引量:11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第4期1856-1867,共12页李霄 王晓光 柴璐 朱巍 何海洋 王长琪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340,DD20160115)。
以我国沉积型盆地三江平原的典型农业区抚远地区为例,采用水化学法和GIS技术分析区域水化学成因作用及无机氮素的污染特征,利用氮氧双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解析模型(SIAR)确定氮素来源及各污染源贡献比,基于对影响氮素浓度变...
关键词:无机氮浓度 来源示踪 影响因素 水化学演化模式 三江平原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被引量:14
《资源科学》2020年第10期1944-1952,共9页刘玖芬 高阳 冯欣 薛彦萍 何海洋 赖明 代辛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项目(DD20208067)。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具有观测对象多、观测指标多、观测技术手段多等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必须构建覆盖从采集到发布数据全周期全过程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本文针对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对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
关键词: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流程 质控模块 
辽西严重缺水地区缺水原因及开发利用建议研究——以辽西凌源市为例
《地下水》2019年第5期37-39,共3页李旭光 何海洋 田辉 朱巍 孙岐发 
东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报告(1212010634701)
为研究辽西基岩山区严重缺水问题,以辽宁凌源地区为例,对缺水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凌源市地不同地段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分区,并提出有益建议。结果可知:凌源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旱灾频繁,春旱概率达90%,缺水问题严重,缺水...
关键词:辽西基岩山区 缺水原因分析 地下水开发利用 
通辽科尔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灌溉排水学报》2019年第6期92-98,共7页李旭光 何海洋 田辉 代雅建 朱巍 孙岐发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1212011220980)
【目的】查明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方法】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各组分之间的响应关系、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结果】地下水化学组分在不同区域的量值相差较大,易受含水层...
关键词:通辽科尔沁地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数理统计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