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荣

作品数:7被引量: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海拔梯度碳密度碳储量不同海拔土壤养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生态环境学报》《生态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食用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混交对林分生长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0期56-63,72,共9页王会荣 关梦冉 张莎莎 李爱琴 张丹丹 赵晓雅 徐小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4);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950602)。
【目的】探究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混交林营造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了246篇文献617条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不同混交树种类型(阔叶混交、针灌混交、针阔混交、针叶混交和竹针混交)、混交比例(指目的树...
关键词:混交林 META分析 树种类型 混交比例 
杉木成熟林细根形态与功能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异特点被引量:14
《生态学报》2020年第2期719-727,共9页李爱琴 张莎莎 王会荣 张丹丹 赵晓雅 关梦冉 徐小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600304);“973”计划课题(2012CB416905)
为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在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不同海拔高度(750、850、1000、1150 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为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土壤细根样品,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
关键词:杉木 海拔梯度 细根生物量 细根特征指标 土壤水分 
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7
《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张莎莎 李爱琴 王会荣 王晶晶 徐小牛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26)
为探究不同海拔梯度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阐明其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在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了4个海拔梯度(750、850、1000、1150 m),测定杉木人工林土...
关键词:海拔梯度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及固碳潜力被引量:1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953-962,共10页李爱琴 王会荣 王晶晶 滕臻 徐小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4);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416905)~~
为了明确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安徽省1989-2014年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结合主要树种含碳率,估算了安徽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9年...
关键词:安徽省 森林类型 龄组 碳储量 固碳潜力 
基于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安徽森林碳储量特征研究被引量: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7期78-86,共9页王会荣 李爱琴 王晶晶 徐小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304);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950602)
【目的】研究安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分布特征,为森林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第8次(2014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估算安徽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安徽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8
《生态环境学报》2018年第8期1395-1404,共10页戴允泽 王会荣 李爱琴 朱永一 汪小鹏 房震 徐小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72;31370626);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416905)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驱动者,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为了探讨不同年份气候差异及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在安徽南部查湾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坡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就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
关键词:氮磷添加 季节变化 不同坡位 土壤微生物量 常绿阔叶林 
松乳菇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食用菌》2016年第5期10-11,共2页王会荣 张志雁 陈名君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学科骨干培育项目(2014XKPY-15)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pH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6℃;当pH6~7时,菌丝长势最好。
关键词:松乳菇 生物学特性 碳氮源 温度 PH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