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怡

作品数:1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煤炭地质局更多>>
发文主题:三维地震勘探地震勘探静校正近地表模型反射波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煤炭地质》《能源技术与管理》《地质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绕接与蛇形排列技术
《中国煤炭地质》2013年第2期60-63,70,共5页程怡 刘茂争 
在Sercel 400系列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采集链上的采集单元结构化和数据传输网络化,使复杂地形地物条件下的地震数据采集排列方式灵活便捷,变化多样。FDU、LAUX等采集单元中Marker与Detour的属性设置,是实现排列形式多样化主要控制选项...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排列 蛇形排列 
平原地区新近系横向厚度变化对深部目的层地震成像影响分析
《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第5期48-50,共3页周国兴 程怡 
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新近系的厚度变化较大,对下部煤层反射波的准确成像产生巨大影响,致使地震解释出现煤层深度误差大、假向斜、假背斜及断层位置严重偏离等问题。通过模拟新近系起伏变化对深部目的层反射波的正演,发现目的层反射波随...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 叠后偏移 分时校正 反射波校正 
CSAMT法在靖江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1期127-128,共2页栾国廷 卜祥诚 程怡 王建林 
CSAMT法采用人工控制场源,信号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横向分辨能力。以靖江地区的CSAMT勘测成果为基础,介绍了CSAMT法在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CSAMT法 靖江地区 地热勘查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发现韩岗煤田过程中作用分析被引量:2
《地质学刊》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刘勇 程怡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了物探装备和技术新飞跃,探测能力、性能以及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使物探方法应用于找矿初期成效非常明显。以发现山东省韩岗煤田为例,说明在找矿方法上要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物探指导钻探的勘查方法,还应在整个...
关键词:物探 地震勘探 韩岗井田 山东济宁 
山区三维静校正方法研究被引量:4
《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郎玉泉 程怡 惠俊刚 
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资助(发改办高技[2005]1255)
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及山西阳泉五矿首采区老资料研究二个项目进行资料处理,以攻克影响勘探精度和分辨率的静校正问...
关键词:静校正 绿山折射静校正 综合折射静校正 层析静校正 
初至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第6期44-45,75,共3页李德华 程怡 沈骥千 栾国庭 胡小鹏 
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资助(发改办高技[2005]1255)
随着地形高差增大、地貌单元多变、近地表模型复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初至折射静校正的精度已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由给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正演,用射线追踪方法得到初始模型的初至波,利用该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
关键词:初至折射静校正 初至层析静校正 近地表模型 资料处理 三维地震勘探 
山地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研究被引量:1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6期8-9,共2页李德华 栾国廷 周国兴 程怡 吴加和 
探讨了山区地震勘探技术的难点,作为地震勘探主要技术步骤,目前建立在水平观测面的数据处理模块完全不能适应山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山地煤田 三维地震勘探 叠加处理 
沙漠地区低信噪比煤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被引量:1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6期13-14,22,共3页吴守华 沈骥千 程怡 周国兴 岳洪波 
针对毛乌素沙漠地区煤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本区的资料处理方法,通过解决静校正和去噪问题,应用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等处理技术,提高了信噪比,资料处理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沙漠地区 低信噪比 静校正 去噪 速度分析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平顶山某盐矿勘探中应用被引量:6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6期20-22,共3页杨秀勇 张晓丽 程怡 周国兴 
地震勘探在盐矿等固体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在河南省平顶山开展的盐矿二维地震勘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地震勘探 盐矿勘探 反射波 地质效果 
对淮南潘东煤矿南二采区构造特征的认识被引量:1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6期28-29,共2页程怡 李德华 周国兴 杨秀勇 张晓丽 
通过对淮南潘东煤矿南二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进行构造形迹分析,得出该采区构造格局是由后期挤压和张性两次应力作用叠加形成。同时对陶王背斜东部“紧密”褶曲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推判,对淮南煤矿地质解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淮南潘东煤矿 构造 地质解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