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若鸿

作品数:3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封闭温度年代学地质应用裂变径迹碎屑锆石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地球科学进展》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基于碎屑锆石裂变径迹记录的下扬子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被引量: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27-234,共8页王丹萍 许长海 焦若鸿 周祖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38)
为了揭示下扬子南部露头区中、古生界地层的构造热演化特点及其控制环境,本文应用刻画温度与时间关系较好的锆石裂变径迹技术(ZFT),对苏皖下扬子15个中、古生界碎屑岩进行热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古生界碎屑岩表现出214~75Ma的ZF...
关键词:锆石裂变径迹 中、古生界 碎屑岩 热改造 
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进展与应用被引量:10
《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第2期171-182,共12页焦若鸿 许长海 张向涛 阙晓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别造山带侏罗纪的构造热历史重建:裂变径迹和Ar-Ar年代学约束"(编号:40872138);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南海北部陆区裂变径迹热年代分析及其构造意义"(编号:MG200904)资助
裂变径迹技术是解决各种与时间—温度相关的地质问题的一种低温年代学手段。与磷灰石相比,锆石裂变径迹具有较高的封闭温度和退火区间,有其特定的地质意义和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锆石裂变径迹退火的研究,包括退火特性、...
关键词:锆石裂变径迹 实验退火模型 封闭温度 地质应用 
大别造山带晚造山期花岗岩类被引量:5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0年第4期8-15,共8页王超 赵展 焦若鸿 王绪诚 许长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872138)资助
大别造山带存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花岗岩类在成分上与准铝质岩一致,其锆石U-Pb与全岩Rb-Sr年龄为174-161 Ma。这些岩体主要属于造山带中下地壳深部熔融、侵入之产物,具有晚造山挤压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出露面积与剥露深度的...
关键词:花岗岩类 晚造山期挤压 热隆伸展 大别造山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