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作品数:8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腐殖化度气候变化全新世气候变化全新世泥炭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矿物学报》《科学通报》《地球与环境》《稀土》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泥炭中胡敏酸与纤维素δ^(13)C序列初步对比
《地球与环境》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毛绪美 王凤林 程胜高 洪业汤 朱咏煊 王华 
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SKEGL2003010)
泥炭纤维素δ13C变化是反映气候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气候代用指标,但泥炭纤维素的提取工序复杂,因泥炭胡敏酸提取方便,为了探索泥炭胡敏酸δ13C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对金川泥炭胡敏酸δ13C与泥炭纤维素δ13C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胡敏酸δ13...
关键词:胡敏酸 纤维素 δ^13C序列 泥炭 
青藏高原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2
《科学通报》2004年第7期686-691,共6页王华 洪业汤 朱咏煊 洪冰 林庆华 徐海 冷雪天 毛绪美 
报道一种新的、较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泥炭腐殖化度.通过与同一剖面木里苔草纤维素δ13C气候代用指标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的对比,得出泥炭的腐殖化度可以用作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即:腐殖化度偏大,指示气候偏暖湿;腐殖化度偏小,指示...
关键词:青藏高原 腐殖化度 印度西南季风 全新世气候 气候变化 
金川泥炭中发现硅藻被引量:1
《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易丽 洪业汤 朱咏煊 王多君 王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4 0 2 3 10 0 7)
在湖泊沉积物实验方法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泥炭中硅藻的提取方法 ,并利用扫描电镜在金川泥炭中首次发现了硅藻 ,根据其形貌特征确定了科属 ,发现研究区硅藻以生活在浅淡水中的舟形藻科为主 ,该类硅藻可能具有一定的季节意义。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金川泥炭 硅藻 提取方法 扫描电镜 形貌特征 舟形藻科 古环境 古气候 古生态 古地理 
红原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被引量:45
《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第2期51-56,共6页王华 洪业汤 朱咏煊 林庆华 冷雪天 毛绪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4 0 2 3 10 0 7;4973 3 13 0 )
腐殖化度作为气候代用指标首次用于我国泥炭的古气候研究 ,较好的记录了红原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对红原泥炭14 C测年和腐殖化度分析 ,获得了距今 12 0 0 0年较高分辨率红原地区气候变化记录 :11.815~ 10 .9kaB .P .,气候干冷 ;10 .9...
关键词:腐殖化度 泥炭 古气候 红原地区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王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49733130)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它对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全新世是与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形成最密切的时期。分析、总结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讨论。高原的全新世大暖期来临于10kaBP...
关键词: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全新世 大气环流 季风 古生物学 泥炭学 湖泊学 
黄磷生产中的稀土元素分布被引量:12
《稀土》2002年第4期25-28,共4页王华 洪业汤 朱咏煊 易丽 
中科院"九五"重点项目 (KZ95 2 -S1-4 0 9)
通过研究稀土元素在黄磷生产中的分布 ,得出大部分稀土元素进入黄磷渣中 ,稀土元素在黄磷渣中的百分含量为 0 .0 2 7% ,大于其在原料磷矿石中的百分含量 0 .0 19% ,也大于其在地壳中的相对丰度 0 .0 15 3%。其原因是稀土元素极有可能以...
关键词:黄磷 稀土元素 分布 生产工艺 物料流向 
金川泥炭沉积中火山喷发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2
《矿物学报》2002年第1期9-14,共6页毛绪美 洪业汤 朱咏煊 王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批准号 :4973 3 10 )
对金川西大甸子干玛珥泥炭沉积中部一段泥砂状物质进行鉴定 ,首次发现火山玻璃 ,确定为近源火山一次爆炸式喷发的原地沉积物。在排除来自长白山天池火山和龙岗金龙顶子火山约 1 60 0a前喷发的可能性后 ,据该火山喷发物主要化学成分特点 ...
关键词:火山喷发物 西大甸子 干玛珥 金川泥炭 火山玻璃 龙岗火山群 
湿法磷酸的脱氟研究被引量:20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傅亚男 王华 汤敏 汤德元 
贵州省 1998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基合字 198号
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添加剂及其量、添加方式、温度等对湿法磷酸脱氟和回收氟硅酸钠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剂最好采用碳酸钠 ,添加剂量以 110 - 12 0 %理论用量为宜 ,添加方式采用干粉好些 。
关键词:净化 回收 湿法磷酸 正交实验 添加剂 脱氟 化学法 氟化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