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毛方园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牙齿釉质显微结构术语简介和规范汉语译名的建议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7年第4期347-366,共20页 李传夔 孟津 李茜 白滨 王元青 张兆群 赵凌霞 王伴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04022,41572013,41672014)资助
脊椎动物牙齿釉质显微结构具丰富的形态学特征,承载着系统发育和生物力学等面的信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系统地介绍牙釉质显微结构的基本内容,提出牙釉质研究中相关术语的中文译名建议,并对一些重要术语做了简要解释,供相...
关键词:牙齿釉质 显微结构 术语 名词解释 汉语译名 
热河掘地兽
《科学世界》2021年第7期70-75,共6页 
哺乳动物还是爬行动物?新发现的两种史前动物,名字都以“兽”字结尾,但却和我们熟悉的鸭嘴兽、食蚁兽等动物不同。后者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而前者只能被称为哺乳形动物。哺乳形动物包括了形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和真正的哺乳动物。
关键词: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名副其实 食蚁兽 
亚洲三种冠齿兽类的齿冠形成时间及其对选取现生类似种的参考意义(英文)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4年第2期153-170,共18页 王元青 孟津 金迅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向项目(编号:KZCX2-EW-1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532010);中国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特别支持费资助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 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1924,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
关键词:始新世 冠齿兽类 增长线 齿冠形成时间 
中国古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被引量:1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第1期289-314,共26页王元青 李茜 白滨 金迅  孟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72021);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资助
古近纪是中生代末大灭绝事件之后的第一个纪,哺乳动物迅速辐射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统治者,亚洲被认为是众多类群的起源地.由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古近系中绝大部分是陆相沉积,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建立一个年代地层框架是认识古近纪地...
关键词:古近纪 年代地层框架 对比 生物地层 磁性地层 
热河哺乳形动物的挖掘趋同演化与脊柱的演化发育意义
《化石》2021年第2期78-80,F0003,共4页 
2021年4月7号,《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驰副研究员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等关于早白垩热河生物群哺乳形动物的研究成果:穴居和挖掘适应在不同哺乳形动物中独立演...
关键词:自然历史博物馆 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发育机制 中轴骨 化石记录 表型变化 
重庆云阳中侏罗统三列齿兽类化石新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古地理学报》2025年第2期484-498,共15页刘璐 魏光飚 王萍 魏曌英 任纪澄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STB2022NSCQ-MSX1537);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项目;重庆市市级人才计划“包干制”项目(编号:cstc2022ycjh-bgzxm0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122010,42072002);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项目(编号:2019076);北科萌芽计划(编号:BGS202201)共同资助。
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ds)是一类特化的、植食性的进步下孔类,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呈全球性分布,之后趋于衰退,在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分布可以延续至早白垩世。三列齿兽类被认为是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的下孔类,可为认识哺乳动物起源...
关键词:重庆 中侏罗统 下沙溪庙组 新田沟组 三列齿兽类 
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滑翔型树贼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结构新型式
《化石》2018年第1期74-75,共2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2017年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世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
关键词:生物群 哺乳动物 新型式 侏罗纪 结构 中耳 滑翔 晚侏罗世 
内蒙古二连盆地冠齿兽科(哺乳纲:全齿目)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被引量:4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2年第3期258-280,共23页 王元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向项目(编号:KZCX2-EW-106)、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特别支持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532010,40802009)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
关键词:内蒙古二连盆地 早始新世 阿山头组 伊尔丁曼哈组 冠齿兽科 
安徽潜山中古新世一新的模鼠兔类(英文)被引量: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6年第2期121-136,共16页李传夔 王元青 张兆群  孟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04022,41572013,41572021)资助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
关键词:安徽潜山 古新世 原始啮型类 模鼠兔科 模兔科 
胡氏敏兽门齿釉质微观结构及其对基干啮形类的分类学意义(英文)被引量: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6年第2期137-155,共19页 李传夔 王元青 李茜 孟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04022,41572013,41572021)资助
从晶体类型到釉质结构4个不同的微观结构等级详细描述了安徽潜山中古新世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微观结构。样品取自胡氏敏兽正型标本的上门齿后端。该门齿最外层为一极薄的无釉柱层,外层为放射状釉柱层,内层为具多层的施氏明暗带。施氏明...
关键词:安徽潜山 古新世 模兔类 釉柱 中缝 施氏明暗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