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刊名=长江文明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唐宋时期的四川历史地理环境与大足石刻的形成
长江文明2011年第1期40-49,共10页方珂 
唐宋时期中国佛教造像相当兴盛,出现了许多经典流传的佛教石刻。其中四川地区的大足石刻是宋代石刻的代表,成为中国石刻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石刻当时为何集中出现在大足,本文将从历史地理角度,从交通、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作一分析,...
关键词:唐宋 四川地理 佛教 石刻 
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所见吴·南唐史料考论被引量:3
长江文明2011年第1期50-71,共22页胡耀飞 
陈舜俞《庐山记》一书对吴·南唐政治与制度、宗教与文化、社会史的功用不可估量。本文通过对五卷本《庐山记》的考察,归纳了其对于吴·南唐历史的补充内容。首先,《庐山记》中记载了9位江州刺史的事迹及职衔,保存了38位官员的信息和职...
关键词:陈舜俞 庐山记 吴·南唐 史料 
宋蒙涪州蔺市之战
长江文明2011年第1期72-78,共7页裴一璞 
开庆元年(1259年)的宋蒙涪州蔺市(今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之战,是南宋为抗击蒙哥汗侵蜀成功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水战和救援战。此战的胜利,不仅粉碎蒙哥汗'围点(钓鱼城、重庆府)打援(重庆下游援军)'、誓欲定川的战略图谋;亦极大鼓舞了四川...
关键词:蔺市 兵力对比 宋蒙战争 影响 
宋元窖藏仿古铜器研究——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中心
长江文明2021年第3期71-83,共13页葛林杰 曹文强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宋元明时期仿古器的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WT14)的阶段性成果;重庆师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7XWB020);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批准号21SKJD048)
长江下游地区宋元窖藏出土仿古铜器繁杂,其仿古方式可据与仿制对象的亲疏程度划分为临摹型、改造型、创新型。由宋及元,窖藏仿古铜器与所仿对象的亲疏程度呈现出弱化的趋势;结合文献观察,弱化的趋势乃是制作权由中央机构下放至地方甚至...
关键词:长江下游地区 窖藏仿古铜器 制作民间化 商品化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论东汉讨灭“成家”割据之役
长江文明2018年第2期11-18,共8页祝昊天 
随着东汉王朝统一战争的推进,光武帝刘秀'既平陇,复望蜀',相继发起对于'成家'割据势力的征讨。起初,汉军主力本是孤军深入,并不占据任何优势;但凭借着刘秀、岑彭等人在战略战术上的设计,却总能够以少胜多、不断突破成军防线;又经过两年...
关键词:东汉 成家 刘秀 公孙述 岑彭 统一战争 
南宋的四川绍熙府与元代绍熙军民宣抚司研究被引量:1
长江文明2019年第4期41-48,共8页方珂 
南宋时曾将宋光宗的潜邸荣州升为绍熙府,元代又因流民问题,在此基础上设置绍熙军民宣抚司,但是这两个机构其实大不一样。本文将从设置原因、时间、管辖范围作一探讨,以别径庭。
关键词:荣州 光宗 绍熙府 宣抚司 
关于编辑出版《巴蜀符号图录》的倡议——兼及巴蜀符号研究方法问题
长江文明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王先胜 
巴蜀符号发现70多年来,资料逐渐增多,研究者众,相关文献和认识也积累渐多,然而关于巴蜀符号的族属、性质、含义甚至大多数具体符号的辨识都存在众多分歧,研究尤其是释读尚无重要进展。迄今没有一部资料完整、图片绘制清晰、符号与器物...
关键词:巴蜀符号 巴蜀文化 图录 方法 
重庆大足“三宝寺”石刻造像考释被引量:1
长江文明2018年第2期19-26,共8页杨光宇 
2006年重庆大足县遭受百年一遇的干旱,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笔者对大足上游水库库区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宝寺摩崖造像,本文对其造像进行了调查和初步考释,其题材新颖,佛、地藏、观音合龛及拈花微笑题材造像,在大足石刻的造像题材中尚...
关键词:重庆大足 三宝寺 石刻造像 初步考释 
巴中石窟唐宋密教造像探析
长江文明2017年第1期21-31,共11页邓新航 
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CDJKXB12005);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巴蜀石窟群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NCET-11-0553)的阶段性成果
巴中石窟的密教造像集中出现在南龛造像群,有如意轮观音、数珠手观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毗沙门天王四种密教题材。巴中密教造像的出现大致与两京地区盛唐密教信仰兴盛的时间相吻合,随着米仓道的繁荣,两京地区流行的密教题材也大量...
关键词:巴中石窟 密教造像 两京地区 
马为龙图腾主体原型略论
长江文明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黄权生 罗美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川江与荆江流域水利史研究”(12YJC770041);三峡大学求索基金《三峡(鄂西)水利文化与三峡大学校园文化关系研究》的资助
马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马是游牧民族的主体图腾之一。在今天西南地区的地名、神话传说、民俗信仰、考古材料能考证马化龙、龙化马、龙马可以互变,马能刨地为泉,逐水而居。中华民族龙崇拜实质上与马崇拜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马的多...
关键词:  龙马互变 图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