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传统生计方式 "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生态适应研究——以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的生计方式为例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53-59,共7页王振涛 龙先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面临的生态风险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MZ110)的阶段性成果。
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是以粮为主以漆为辅的一种传统生计方式,巧妙地利用雀鸟繁育和人工护养从而实现了漆与粮的并作。梯土为“漆粮并作”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雀鸟则是把漆和粮联系在同一空间的媒介,而人工护养使“漆粮并作”成...
关键词:传统生计方式 粮漆并作 文化生态适应 百纳彝族 
羊全寨传统生计方式的教育传承路径
《人生十六七》2018年第3X期32-33,共2页吴发菊 
生计方式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是人们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每一个民族对一种文化的选择。传统农耕文化根植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历史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具有突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价值。笔者通过对羊全寨传...
关键词:传统生计方式 水稻种植 稻田养鱼 农耕文化 大金星 西瓜种植 朗洞镇 传承路径 
罗布人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44-46,共3页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喀什师范学院2009年度校内课题“罗布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当代变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为(09)1271
在地域、环境、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罗布人传统社会形成了以渔猎为主的生计方式,同时罗布人还尽量采取其他生计方式以弥补食物的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罗布人的生计方式也在不断...
关键词:罗布人 传统生计方式 变迁 
苗族传统生存方式在可持续发展途径中的实践意义——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家庭经济与社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1
《三峡论坛》2011年第6期22-26,147,共5页吴正彪 韦德怀 
传统的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经济制约因素已经成为学术界开展民族学田野调查与分析的一个重要视野。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为例,就部分家庭的经济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岜沙苗寨 家庭经济 传统生计方式 
试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方式中的生态智慧被引量:7
《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201-206,共6页马宗保 马清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及其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04BMZ014)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活动、传统水资源利用技术和农商结合型生产方式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认为,草原地区的游牧经济,农耕地区的坎儿井、水窖、汤瓶洗浴等水资源利用技术以及...
关键词: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传统生计方式 生态智慧 
湘西地区传统生计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制衡关系研究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年第2期222-223,共2页何煦 何治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湘西地区传统生计与精准扶贫研究"(16C1331)
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是该民族在与其所处生态系统在长期磨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在高效利用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能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以至于形成了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利用方式。这种...
关键词:湘西 永顺府志 传统生计 制衡关系 茶叶 传统生计方式 同治 
青海湖周边社会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基于青海湖周边莫胡里村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青藏高原论坛》2016年第2期38-44,共7页才让珠玛 才吉卓玛 
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301-01500202
传统生计方式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环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生态智慧,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样面临着变迁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史料搜集和田野...
关键词:传统生计方式 变迁 生态适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