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引路菩萨 "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往生净土的象征——试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2期133-138,共6页刘益民 
本文试图探讨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引路菩萨不见于佛教的原始经典,乃是汉地佛教徒的创造,故只能间接地进行推测。在敦煌出土的引路菩萨像中,引路菩萨与引魂幡的组合是表示引路菩萨接引亡魂的关键图式。考虑到汉地本有接...
关键词:引路菩萨 引魂幡 临终 净土往生 莲花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敦煌引路菩萨
《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12期80-82,共3页胡煜琴 
19世纪末,敦煌莫高窟的王圆箓在修复和改建莫高窟时,意外发现藏经洞,即现在的第十七窟。然而,敦煌的官员们并没有意识到此类古玩乃无价之宝,而且由于贪婪无餍的清政府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保护,致使大量的敦煌遗书和文物被“探险队”运走...
关键词:敦煌 引路菩萨 文物收藏 文明互鉴 
镜像:湖南长沙“刘氏七娘”线刻铭文镜研究
《收藏家》2025年第1期38-53,共16页徐胭胭 
湖南长沙宋墓出土的“刘氏七娘”线刻铜镜,在镜面上刻“引路菩萨”图像及铭文,十分罕见。线刻铜镜是宋辽金时期吴越地区短暂流行的特殊工艺,多出自佛教相关语境。本文通过对墓葬和佛教语境下铜镜使用方式的梳理以及对十王信仰影响下吴...
关键词:线刻铜镜 引路菩萨 十王信仰 
净土“向导”——浅析中韩引路菩萨图像被引量: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尹惠俊 
佛教东传,净土信仰的流行加速了佛教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在阿弥陀佛净土信仰中,出现了往生极乐道路上的重要“向导”——引路菩萨。中韩引路菩萨图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水陆画中的引路菩萨,通常是独立图像或是有天女随侍的组合图像...
关键词:水陆画 甘露帧 引路菩萨 接引 
敦煌藏经洞《引路菩萨图》及手持长柄香炉的宗教意义被引量:2
《石窟寺研究》2022年第1期85-101,共17页王静娴 常青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的“中国佛教雕塑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JZD042
敦煌藏经洞画作中有数幅描绘单尊菩萨接引往生者内容的《引路菩萨图》。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该图的整理有所遗漏,本文在对其断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补遗。并且,关于《引路菩萨图》产生的原因一直未有定论,基于图像与文献,笔者认为《引路菩萨图...
关键词:净土宗 唐代 五代 引路菩萨 长柄香炉 敦煌藏经洞 中阴思想 
菩萨引路:唐宋时期丧葬仪式中的引魂幡被引量:27
《敦煌研究》2014年第1期37-45,共9页王铭 
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画面上引路菩萨手持引魂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信仰意义。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具有鲜明的宗教意涵,引魂幡无形中包含了神秘的信仰意味。这种带有明显佛教特点的引魂幡,是儒家旌旗制度在中古佛教影响...
关键词:旗帜 幢幡 引魂幡 引路菩萨 往生信仰 
冥界十王信仰与敦煌引路菩萨像的产生
《艺术探索》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李清泉 杨文萱 
山东大学0000—4—自由探索项目“佛教影响下的五代宋辽金墓葬美术”(IFWF2008)。
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仰的影响,而幡则糅合了...
关键词:引路菩萨 中阴 地狱十王 观音  
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被引量:10
《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李翎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
关键词:观音信仰 引路菩萨 莲花手 
树下说法图
《中国书画》2007年第7期189-189,共1页林树中 
《树下说法图》为绢本,设色,唐佚名,纵139厘米,横101.7厘米。敦煌"藏经洞"所出绢画,是这批文物精品中的精品。因为它不像敦煌石窟壁画那样只能掠走一些断片而整个石窟不能搬动。它是可以移动的,而且为斯坦因、伯希和等掠走,分布于世界...
关键词:绢画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引路菩萨 说法图 供养人 宗教画 卷轴画 寺观壁画 报恩经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