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疑罪从无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浅谈刑事错案防范与救济的域外经验
《中国检察官》2014年第24期75-78,共4页杨静 
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也诚如诉讼法学家何家弘所说:冤家错案总是古今中外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错案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蛰伏性。近年来,随着赵作海、李怀亮等"亡者归来"、"真凶落网"案件在社会上...
关键词:刑事错案 何家弘 诉讼法学 诉讼程序 证据法 上诉法院 刑事案件 疑罪从无 非法证据 刑事辩护律师 
有力的辩护
《浙江人大》2014年第9期38-39,共2页邓学平 
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指控念斌犯有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证据不足,撤销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念斌被当庭无罪释放。至此,这起历经八次审理、十一次开庭,被告人念斌先后四次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三次被福建省高...
关键词:撤销判决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判决 审理期限 无罪释放 危险物质 拉锯式 刑辩律师 疑罪从无 有罪判决 
《聂树斌案:疑罪从无新判例》系列报道之二——“真凶”王书金:良心发现的11年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47期15-17,共3页王健 
聂树斌被改判无罪后,因11年的申诉已经哭干了眼泪的聂母对着媒体一连说了两个感谢:“感谢法律的公正,感谢王书金的良心。”
关键词:系列报道 疑罪从无 良心 判例 感谢 无罪 改判 公正 
《聂树斌案:疑罪从无新判例》系列报道之三——聂树斌案的平反警示了什么?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47期18-20,共3页王健 
经历全社会近12年的关注和呼吁,聂树斌案迎来改判无罪的大结局。有评论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聂树斌一案的终局改判,不仅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典司法案例,而且体现了最高法院坚守公平正义的司法担当,将成为司法史上值得铭记和...
关键词:系列报道 疑罪从无 新中国成立以来 平反 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 公平正义 最高法院 
疑罪从无”原则的艰难展开——以李怀亮案件为视角被引量:2
《行政与法》2014年第7期120-125,共6页刘文化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侦查取证行为规范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A820015
实现"疑罪从无"是杜绝冤假错案发生的必由之路,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需要,是顺应刑事证明责任理论的基本要求。"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目前还很难实现,主要原因在于"有罪推定"思想根深蒂固、正当程序理念缺失和诉讼结构严重失衡。要实现...
关键词:疑罪从无 诉讼结构 正当程序 审判中心主义 
《聂树斌案:疑罪从无新判例》系列报道之四——国外司法程序如何减少冤假错案被引量:1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47期21-23,共3页王健 
众所周知,无论一国的司法制度如何完美,刑事错案都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一国的程序正义如何被强调,实体正义也都是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因此,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在尽力设计、提供规范化的刑事错案纠正渠道或途径,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
关键词:冤假错案 司法程序 系列报道 疑罪从无 国外 判例 刑事错案 司法制度 
从遏制刑讯逼供看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人民法治》2017年第4期83-84,共2页樊崇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遏制刑讯逼供为重点的人权保障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严禁刑讯逼供的人权行动计划,新刑诉法构建了严禁刑讯逼供的机制,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在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疑罪从无 无罪推定 刑诉法 同步录音录像 讯问犯罪嫌疑人 死刑案件 侦查人员 聂树斌 委托辩护 
“烟草大王”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
《晚报文萃》2013年第4期7-8,共2页吴桂霞 
少年时,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却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60多岁时,他坐拥年创利税近200亿的红塔帝国,说话如'圣旨',被尊称'老爷子',后却因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84岁,他再次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却始终摆脱不了曾经是'烟草帝王...
关键词:褚时健 红塔 卷烟品牌 疑罪从无 死刑立即执行 全国优秀企业家 终审裁定 心里明白 购股 知天命 
万鄂湘:佘祥林案件的思考
《中国司法》2005年第5期4-4,共1页
第一,对刑法的功能和刑事诉讼制度的作用的全面认识问题。刑法或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作用,除了惩罚和打击犯罪、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无辜和维护人权。第二,要用司法的手段来保护人权、保护无辜,就...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 案件 认识问题 法的功能 打击犯罪 公共秩序 疑罪从无 保护 维护 人权 刑法 司法 民意 
疑罪从无原则在侦查阶段的适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82-88,共7页刘冲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检、法机关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并无争议。侦查机关是否适用疑罪从无以及如何适用则未形成共识。侦查阶段存在疑罪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无法处理疑罪问题。在侦查阶段确立疑罪从无原则有其合理性。为解决...
关键词:疑罪从无 终止侦查 撤销案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