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企业创新投入
《产经评论》2024年第6期41-55,共15页陈镇喜 程昕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开放背景下异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JY237,项目负责人:陈镇喜);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TD202407,项目负责人:陈镇喜)。
“脱实向虚”导致的企业有效创新投入不足引发各界的深度思考,促进实体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企业创新投入 融资约束 高管股权激励 
政府审计、管理层特征与国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64-78,共15页张月玲 石珂钰 王守成 
以2010—2018年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审计监管下,国有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和晋升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非金融企业高管政企合作特征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显著负相关,高管晋升特征与企...
关键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管理层特征 政府审计 国有企业 
政府隐性担保退出与国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来自国有企业去僵尸的证据
金融监管研究》2024年第6期57-74,共18页张珺 冯玲 贺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政府隐性担保退出预期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及防范对策研究”(23YJA790020);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阐释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和文传承发展重大项目“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服务福建省民营企业质效研究”(FJ2024Z01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多维风险承担对审计收费溢价的影响:理论逻辑与机制检验”(2024JJ5116)的研究成果。
政府隐性担保退出是市场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我国国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程度仍旧较高,因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是否会受到政府隐性担保退出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将政府隐性担保视作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构建了政府隐性担保退出影...
关键词:政府隐性担保退出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实物期权 去僵尸 
金融错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与经济“脱实向虚”被引量:130
金融研究》2020年第8期93-111,共19页韩珣 李建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政策不确定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及其经济效应研究”(20YJC790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学术英才计划和科研启航项目(KYQH20A027)的资助。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
关键词:金融错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金融 僵尸企业 
资本市场开放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被引量:19
《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第11期87-96,共10页黄贤环 姚荣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增值税多维减税治理企业脱实向虚的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21CGL011)资助。
本文以我国"沪港通"和"深港通"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关键词:沪港通 深港通 资本市场开放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信息透明度 
社会信任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管理学报》2023年第4期610-619,共10页韩珣 封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203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YJC79004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学术英才计划资助项目(QNYC22A001)。
将经理人薪酬动态激励契约机制纳入企业三期动态投融资决策模型,引入社会信任的声誉惩罚机制,利用2015~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对社会信任与企业影子银行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区社会信任程度越高,...
关键词:社会信任 正式制度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视角
《当代金融研究》2024年第1期45-64,共20页马彧菲 梁智豪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背景”(2023YUFEC04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数字金融、家庭负债与金融整治”(2023J0673)。
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
关键词:金融科技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脱实向虚 
政策连续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与社会责任承担被引量:36
金融研究》2021年第9期131-150,共20页韩珣 李建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策不确定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及其经济效应研究”(20YJC790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学术拔尖人才(团队)计划和校级科研专项项目(KYZX20A008)的资助。
基于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政策连续性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会抑制社会责任承担行为...
关键词:政策连续性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社会责任承担 
注册制改革的风险治理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视角
《证券市场导报》2025年第1期15-26,共12页王瑶 陈雅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本市场‘进退’双侧制度改革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治理研究”(23YJC630184);2024年度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注册制改革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理论分析与机制检验”(2024KY535);上海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监管数字转型治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的路径及机理研究”(2024110634)。
本文基于2016—2022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视角,实证检验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产生了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提升了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行业内竞争...
关键词:注册制改革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学习效应 鲶鱼效应 
数字金融发展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商业研究》2023年第5期142-152,共11页王瑶 黄贤环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增值税多维减税治理企业脱实向虚的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1CGL011;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影子银行:理论分析与机制检验”,项目编号:2022W06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本市场‘进退’双侧制度改革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3YJC630184。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识别客户的能力,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关键词:数字金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 普惠金融 数字经济 马太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