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外国哲学》2022年第2期281-300,共20页
摘 要:回顾无限思想史的早期近代时期,这一阶段始于勒内·笛卡尔的著作。作为一位典型的启蒙哲学家,笛卡尔试图运用我们对“有限”的经验建立对“无限”的理解。笛卡尔认为,我们关于无限的观念一定起源于某种自身“无限”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是他对上帝存在的主要论证之一。但很多经验主义哲学家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希望从人们无法直接经验到无限这一事实推出我们并不曾对无限有过任何概念。伊曼努尔·康德在其中充当了典型的仲裁者角色。文章将从对历史的反思转向更一般性的关于我们自身有限性的思考,特别是以下问题:如果可以永生,我们是否愿意永生?对于自身有限性的思考把我们带到了何处?我们对无限究竟有怎样的理解?此处将论证对于我们自身有限性的理解是理解无限的基础。但这里还有一个必须思考的悖论:我们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使我们对于无限有所把握,但也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无限。文章将概述一种应对这一悖论的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