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逸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新史学(北京)》2020年第1期-,共31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四礼研究”(18FZS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家礼研究”(15BZS055);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重点课题“元明清以来浙学的嬗变”(19WH40044ZD-1Z)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朱子授礼"是礼学史上的大事。以语录语类、往还书札为史料,可考朱熹弟子120人。其中,语录语类所载授礼弟子80人,呈现出多重角色(问者、录者、同录者、同学)、网状关系。该网络密度低、中心度高。以黄义刚、叶贺孙、陈淳、万人杰为核心的33人中心群体在朱熹授礼活动中最活跃、贡献最大。群体集聚过程呈现先缓后急、复归于缓的S曲线轨迹,引爆点是绍熙元年(1190)朱熹漳州之任,反映出朱熹授礼的政治策略与经世特征。朱熹授礼活动超越讲筵的狭小范围,通过弟子返乡向不同地域(临路外地)、不同场域(私的圈域)扩散,促使朱熹礼学进入"认知—反思—再认知—再反思"的知识化历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