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韩哲学史上的太极动静观——以朱熹、曹端、薛瑄、李滉为中心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艳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朱子学研究》2020年第2期159-168,共10页Zhuism Journal

摘  要:一、总论太极一词,古已有之。《周易》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视太极为阴阳变化之道理,而后百家诸子大都言说太极,但均没有突破《周易》对太极的规定性。宋儒陈淳(1159—1223)在《北溪字义·太极篇》中也指出,古今人(周敦颐之前的思想家)皆以太极为"理之极至"且"更无二理也"。这说明,北宋以前的学者对太极的解释仅仅停留在"混沌极至之理"的层面,陈淳指出这样解释的太极"字义不明"。至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和《太极图说》(用以解释《太极图》)出,太极的地位才发生改变。

关 键 词:《太极图说》 北溪字义 陈淳 薛瑄 李滉 阴阳变化 周敦颐 宋儒 

分 类 号:B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3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