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晓
机构地区:[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宏德学刊》2022年第2期105-116,共12页Journal of Hongde
摘 要:王安石及其门人陆佃以道德性命为主导,希冀以道家的形上学说、佛教的心性思辨为儒家的仁义礼乐奠定根基,最终建构三教一理基础上的新学,辅助变法。两人致力于实现三教之一理,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三教因自身鲜明的理论特征而存有差异性,融合只能基于不同层面(本体论、方法论、目的论)来实现,因此王安石主张对佛老“有所去取”,从而“以明吾道”,陆佃也多次强调与儒教比较而言,佛老思辨性强而人伦教化弱。两人通过三教经典的互释,借鉴佛老深化了儒家的人伦教化思想。但王陆二人对于如何践履道德性命之理,存在不同理解。王安石虽然将儒家心性提升至道体的高度,但其中并不明确包含先验伦理的内涵,更不是一种内圣工夫,尤其在晚年偏重佛教的体悟。陆佃则在理论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认为囊括了天道、地道、人道的天理乃是“皆备于我”,先验存在于主体之中,为内圣之学的展开提供了形上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