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杂志与东北作家群的流脉问题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芽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247-261,共15页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中期,流徙上海的东北作家群经由鲁迅、茅盾等左翼文学家的发现,蜚声文坛。《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作品成为抗日文学的先声和旗帜。1936年《东北作家近作集》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体的形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上海等地的东北作家再次流亡武汉、重庆、延安等地,并从书写东北沦陷区转为与全国作家一起表现战时中国。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文艺潮流,他们的创作走向以及如何寻找自身在抗战文学中的位置等问题,值得探究。

关 键 词:东北作家群 《生死场》 蜚声文坛 抗战文学 创作走向 东北沦陷区 《八月的乡村》 抗日文学 

分 类 号:G239.29[文化科学] 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