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芽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247-261,共15页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中期,流徙上海的东北作家群经由鲁迅、茅盾等左翼文学家的发现,蜚声文坛。《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作品成为抗日文学的先声和旗帜。1936年《东北作家近作集》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体的形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在上海等地的东北作家再次流亡武汉、重庆、延安等地,并从书写东北沦陷区转为与全国作家一起表现战时中国。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文艺潮流,他们的创作走向以及如何寻找自身在抗战文学中的位置等问题,值得探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7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