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区

作品数:132被引量:10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蕾李艳葳王巨川高云球铁峰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在东北沦陷区的文化动员
《军事历史研究》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季泓旭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动员体系研究”(21CZS042)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沦陷区的文化动员是日本将东北民众精神世界视为战争资源,在日本式“总体战”理论指导下,依据其战争需要控制东北民众精神世界的过程。在伪满“弘报处”全面掌控伪满文化生产,以及“弘报三法”与《艺文指导要纲...
关键词:日本 伪满洲国 文化动员 战争文化 
曲笔与隐喻——《白藤花》与东北沦陷区文学的苦难书写
《武陵学刊》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桑东辉 
《白藤花》是著名抗战作家支援先生于1943年创作并发表在大阪《华文每日》上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描写了沦陷时期“我”租住在哈尔滨一户俄侨家中的故事,以曲笔和隐喻的形式描绘了在日伪统治下伪满洲国人民的悲...
关键词:东北沦陷区 《白藤花》 曲笔 隐喻 
萧红:东北沦陷区值哨的文艺女战士
《侨园》2023年第5期54-56,共3页秦晓东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抗日战争起始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L22AWT020。
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出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沦陷区的文学艺术作品虽然不是文艺创作的主流,但曾起到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东北沦陷初期逐渐形成了“东北作家群”,包括萧军、萧红、舒群、罗烽、白朗等作家,他们“是一个...
关键词:东北作家群 文学艺术作品 文艺创作 萧红 东北沦陷区 白朗 抗日战争时期 时代思潮 
日本特务如何在东北沦陷区搜集情报
《文史博览》2023年第2期45-45,共1页戴宇 柳泽宇 
日本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最为活跃的是“特务警察”,此外还辖有其他日伪宪警机构,其情报搜集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党组织。关东宪兵队指挥日伪宪警定期开会讨论,编写小册子,确定情报搜集的常用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关键词:情报搜集 日本关东 东北沦陷区 常用手段 警察 党组织 日伪 小册子 
“立法”与“统治”:日本对东北沦陷区的舆论统制探析——基于伪满洲国《出版法》的考察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92-96,共5页刘威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朝鲜近代报刊涉及清朝新闻传播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1883—1911)”(20BXW022);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朝鲜近代报刊涉及清朝新闻传播史料研究”(LQN202025)。
基于伪满洲国《出版法》的考察,探析了日本对东北沦陷区的舆论统治。指出:《出版法》作为伪满洲国治下新闻出版界出台的第一部新闻法,以维护日伪非法统治为目的,在新闻从业人员、新闻内容及相关惩处等方面制定了细密严苛的规章措施,在...
关键词:伪满洲国 出版法 新闻统制 
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在东北沦陷区实施的情报搜集活动——以对中国共产党东北党组织的情报搜集活动为中心
《史学集刊》2022年第5期97-107,共11页戴宇 柳泽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档案整理研究(第二期)”(19KZD001)。
1935年秋季,关东军出台“思想对策”,并指定由关东宪兵队统制实施。由此,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建立。该特务系统使用多种手段搜集各方情报,尤以中国共产党东北党组织为重点目标。关东宪兵队特务系统针对中国共产党东北党组织的情报搜集活...
关键词:关东宪兵队 特务系统 中国共产党东北党组织 “思想对策” 
反抗意识与民族寓言--论东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思潮
《中国文化论衡》2022年第1期273-289,共17页金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沦陷区文学思潮研究”(16BZW125)。
东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思潮给沉潜中的东北文学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东北沦陷区的乡土文学思潮是对日伪统治者极力宣扬的旨在消灭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侵略主义的一个反击,它在把当时的文艺引向反抗侵略道路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考察东北沦...
关键词:东北沦陷区 乡土文学 反抗意识 民族寓言 
东北沦陷时期古丁对鲁迅的传播与接受
《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詹丽 
2021—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和东北沦陷区的文学互动研究》(项目编号:HB21ZW005)
1931至1945年,古丁从接受鲁迅的左翼思想,到继承鲁迅的启蒙思想,再到对鲁迅独立和批判思想的疏离过程,体现了古丁对民族国家和文化身份的追问和探寻。古丁对鲁迅文学方向的接受与实践,传达出东北知识分子在面对异质文化的入侵时所呈现...
关键词:东北沦陷区 古丁 鲁迅 《竹林》 《新生》 
“新女性”的迷途:梅娘对东北沦陷区社会的小说叙述(1936-1945)
《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37-46,共10页王晓平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专项经费支持“中西方文化跨学科比较视角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与实践”(22120220019)。
1940年代,女作家梅娘从女性视角出发对东北沦陷区进行了书写。通过文本细读,可以看到存在着作家本人坚持的“五四新女性”方案的历史性迷途,与她陷入的思想与政治困境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社会下的个人主义的声张必定遭到挫败。但这些女...
关键词:梅娘 沦陷区文学 新女性 新文化 总体性 
地方志与纪实性历史书写的一种可能——论杨春风长篇小说《辽河渡1931—1945》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吴玉杰 张冬秀 
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度科学研究立项“文学史观与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的话语型构”(LJC202023);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项目“经典性建构与辽宁文学新时代”(LNSGYP20062)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曾被不同时代的东北作家反复书写。如果说早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与滞留东北沦陷区的作家们,更侧重以切身体验和感受写出沦陷区人民被奴役的现实,那么21世纪以来的东北作家如迟子建、刘庆等则更注重借助文学想象复...
关键词:长篇历史小说 东北作家群 东北沦陷区 历史书写 文学想象 迟子建 地方志 纪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