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乡村》

作品数:89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东肖海凤王富仁吕黎金宏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萧红写了“两部《生死场》”
《文学自由谈》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王小妮 
萧红的一生,不停地抗争命运,并节节败退。作为作家,其人生几乎宿命般应和演绎了她作品的主题。1935年的上海,在鲁迅的奔波推动下,萧红的《生死场》在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叶紫的《丰收》之后作为“奴隶丛书”的第三本出版。用今天的话...
关键词:《生死场》 萧红 非法出版物 叶紫 《八月的乡村》 奴隶丛书 《丰收》 抗争命运 
红色激流的奔突: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解读
《阅读与成才》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葛胜君 赵丽 
作为十四年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群”的核心作家,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后,一时间上海纸贵。细致爬梳这部小说,能够解读出包括20世纪30年代积极抗战的共产党人红色“腹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实事...
关键词:萧军 《八月的乡村》 红色基因 解读 
与知识分子 同志、朋友、知交
《环球人物》2023年第23期40-47,共8页陈娟 
1938年3月20日,延安。21岁的萧军,经过20多天跋涉抵达这里,住进陕甘宁边区招待所,意外碰到了昔日好友丁玲。丁玲比他早到一年多。故友重逢,相谈甚欢,聊到晚上才各自散去。第二日,丁玲去见毛主席,无意聊起萧军不请自来已到延安。对萧军,...
关键词:《八月的乡村》 萧军 丁玲 重逢 知识分子 陕甘宁边区 招待所 延安 
萧军与《八月的乡村》
《侨园》2023年第9期45-47,共3页徐光荣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沦陷的城市里,出现了以笔作刀枪宣传抗日斗争的文学。1934年春夏之后,舒群、萧军、萧红、罗烽、白朗等先后流亡关内青岛、上海等地,参加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继续以文学为武装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洪流之...
关键词:左翼作家联盟 《生死场》 东北作家群 萧红 抗日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 《八月的乡村》 白朗 
40年,她们与萧军的故事
《中国妇女》2023年第13期56-57,共2页蔡宝鑫 
辽宁省锦州市萧军纪念馆原馆长宋力军,坚持“萧军研究”长达40年,鼓励女儿与自己并肩同行,共同创作多篇研究萧军的文章和长篇传记文学《萧军传》。电影《黄金时代》里,革命作家萧军和萧红在洪水中相识,不仅揭开了二人交往的序幕,更促成...
关键词:《黄金时代》 革命作家 作家形象 《第三代》 《八月的乡村》 萧军 萧红 辽宁省锦州市 
“跨域流动”中的文学与政治——重读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3期33-43,共11页刘东 
《八月的乡村》是伪满洲国初期文坛的产物,与区域革命实践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在时间、地点及情节方面的独特设置,都确认了人民革命军是东北抗战实践中的“新起点”。小说所借重的中共满洲省委的政治视野,使作品呈现出“统一战线...
关键词:《八月的乡村》 萧军 东北作家群 左翼文学 
萧军发表“处女作”的前后往事
《各界》2023年第10期35-38,共4页方未艾(口述) 方朔(整理) 
作家萧军的成名作是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但他的“处女作”却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我的文学生涯简述》一文中,曾明确写道:“经过几年的试写和苦苦的练习,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终于在沈阳一家日本人办的《盛京时...
关键词:文学生涯 《盛京时报》 《八月的乡村》 萧军 处女作 试写 成名作 
萧红为什么东渡日本?
《文学自由谈》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郭玉斌 
1934年6月萧军与萧红流亡关内,次年他们分别出版了《八月的乡村》与《生死场》,并一举成名,二萧在上海乃至全国文坛成为两颗令人瞩目的新星。两部作品都有着抗日的主题,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被看作了抗日作家。那么,作为抗日作家的萧红,...
关键词:《生死场》 萧红 东渡日本 《八月的乡村》 疑惑不解 流亡 抗日 
萧军“处女作”的前后往事
《名人传记》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方未艾 方朔(整理) 
作家萧军的成名作是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但他的处女作却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我的文学生涯简述》一文中,曾明确写道:“经过几年的试写和苦苦的练习,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终于在沈阳一家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
关键词:文学生涯 《盛京时报》 《八月的乡村》 萧军 处女作 试写 成名作 
《八月的乡村》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10期26-29,共4页田馨 
《八月的乡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首版发表于1935年,1942年被伊万·金翻译成英文,由埃德加·斯诺作序,在纽约史密斯·达雷尔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现代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长篇小说,也成了美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日战场...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八月的乡村》 抗战叙事 译介与研究 翻译成英文 海外传播 译介策略 埃德加·斯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