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形象

作品数:48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易彬刘海英岑雪苇马征张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春男女生(许愿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在旷野里》的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方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王霄霞 
柳青的佚作《在旷野里》绘制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人物群像图。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抑或次要人物,柳青都写出他们的真实感觉,同时表达他对人情与人性的独到思考。柳青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技巧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通过修...
关键词:柳青 《在旷野里》 人物塑造 作家形象 
作家形象接受与重构文学史的路径
《学术研究》2025年第2期170-176,178,共8页彭依伊 
作家形象接受是基于接受理论重构文学史的一种尝试,从关系式与动态对话的角度,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与文学史的相互作用,并探索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时代与社会文化的集体想象等。姚斯的“共时与历时”文学史方案,与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关键词:作家形象 接受美学 文学史 姚斯 伊瑟尔 
曹文轩的后退
《文艺争鸣》2024年第9期54-55,共2页路文彬 
柏拉图的理式说在相当程度上确证了理论的优先性,依循他的说法,我们的现实不过是上帝的理念设计使然。或者说,没有理念也就没有现实。再或者说,没有常青的理论之树,生命则必然是灰色的。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说,作家并不创造文学,而是文...
关键词:曹文轩 作家身份 文学理论 理式 作家形象 学者身份 柏拉图 理念设计 
青年作家的形象呈现与人设建构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49-56,共8页霍艳 
青年作家与前辈作家的一大区别在于,他们不满足于被媒体贴上各种标签,而是主动利用媒介来进行自我形象的呈现,将文学作品与作家形象挂钩,将文学创作变成一场“事件”。人们对于作家的接受,除了是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是对作家形象的接受...
关键词:青年作家 文学作品 文学阅读 作家形象 自我形象 身份认同 文学创作 接受 
40年,她们与萧军的故事
《中国妇女》2023年第13期56-57,共2页蔡宝鑫 
辽宁省锦州市萧军纪念馆原馆长宋力军,坚持“萧军研究”长达40年,鼓励女儿与自己并肩同行,共同创作多篇研究萧军的文章和长篇传记文学《萧军传》。电影《黄金时代》里,革命作家萧军和萧红在洪水中相识,不仅揭开了二人交往的序幕,更促成...
关键词:《黄金时代》 革命作家 作家形象 《第三代》 《八月的乡村》 萧军 萧红 辽宁省锦州市 
戴维·洛奇传记小说“生命互动”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蔡志全 耿雪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语言消费研究”(2019GXJK100)。
传记小说创作的实质是在建立一种关系,是作者与历史人物之间多层面的“生命互动”。在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中,作者与前辈作家存在景仰契合、相惜共鸣、建构评价、影响创造等“生命互动”关系。洛奇的传记小说彰显了作家的主体性,凸显...
关键词:戴维·洛奇 传记小说 “生命互动” 作家形象 
闻一多留美书信中若干人事考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4期151-168,共18页沈瑞欣 陈建军 
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闻一多全集》(17卷本)所收闻一多书信计215封,其中67封为赴美留学期间所写,所占比重不可谓不大。这67封书信,第一封写于1922年7月29日出洋途中,最后一封写于1925年4月24日归国前夕,基本反映了青年闻一多的性情...
关键词:闻一多全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家形象 中西文明 外部研究 思想轨迹 求学经历 赴美留学 
班宇作家形象的生成——兼及当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新变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期212-227,共16页谭复 
文章试图探讨新锐作家班宇的形象生成与当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新变之间的重要关系。首先,回溯班宇的创作前史,从尖锐的先锋派到后来与现实和解的姿态,班宇文化身份和写作姿态的生成与转变都与以“豆瓣”为核心的文学生产机制密不可分。进...
关键词:班宇 文学传媒 “豆瓣” 青年写作 “纯文学”想象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文化学刊》2022年第1期102-106,共5页刘海英 杨敬丛 
简·坎皮恩执导的电影《明亮的星》将芳妮塑造为热爱诗歌、忠于爱情、热情无私的新型女性形象。芳妮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促使济慈达到诗艺高峰的重要人物之一。但19世纪英国批评家常常从男性视角出发,对芳妮持有误解,认为她是追逐名利...
关键词:《明亮的星》 约翰·济慈 芳妮·布朗尼 简·坎皮恩 女性主体 
空间·古典·自我——贾平凹《暂坐》与《废都》中的美术书写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李徽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与美术思潮互动研究”(18BZW157);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人才项目;江苏理工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KYY19524)阶段性成果。
贾平凹长篇新作《暂坐》①以茶庄空间为舞台,串联起诸多女性与作家羿光的故事。小说中,与美术有关的空间与行动成为故事演进、形象深化、时代呈现的核心元素,这也是贾平凹称之为城市题材小说的重要原因。考量贾平凹另一长篇《废都》,其...
关键词:《废都》 贾平凹 作家形象 城市题材小说 书画创作 自我表达 核心元素 美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