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时报》

作品数:174被引量:13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薛勤王晓恒叶彤齐辉赵旭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占山之死”与日本的舆论战--基于对日本陆军省情报档案、《盛京时报》等资料的考察
《东疆学刊》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孙妍 张晓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至二战结束期间日本涉华宣传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37。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率所部在齐齐哈尔南部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一带对入侵黑龙江省的日军予以迎头痛击,国内各大报均以大字标题报道。“江桥抗战”虽因寡不敌众而归于失败,但是仍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
关键词:“马占山之死” 东北抗战 中日舆论战 “江桥抗战” 《盛京时报》 
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神皋杂俎”与儒丐“戏评”看20世纪20年代东北剧坛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250-275,共26页李永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重大项目“现当代旧体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3&ZD28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盛京时报》文学史料整理、考录及研究”(项目编号:20FZW128)阶段性成果。
满族作家儒丐(1884—1961)于1916年从北京到沈阳,之后到《盛京时报》任编辑,主持文艺副刊“神皋杂俎”。在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的间隙,儒丐最大的喜好就是到沈阳各个戏园看戏、评戏,并在自己主持的副刊中开设专栏发表自己和同人的戏评文...
关键词:文艺副刊 《盛京时报》 杂俎 满族作家 神皋 编辑身份 文学创作 
《盛京时报》的宣传与阅读——基于报刊阅读史视角的考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王秀艳 王安紫钰 
吉林省社科基金(委托)重点项目“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跨界协同创新研究”(2021WT2);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重点项目“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23JGZ029)。
报刊是日本在近代对东北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从报刊阅读史视角来看,以《盛京时报》为代表的日系中文报刊通过订阅、零售、政治摊派等方式进行空间拓殖,以达到在物理层面接近更多读者的目的;通过辛辣的时评言论、多样的征稿方式和...
关键词:日系中文报刊 文化殖民 报刊阅读史 《盛京时报》 
复数的空间:传媒视阈下的“九一八文学”生产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4期105-118,共14页穆铭超 
大秃子在这种武装生活下耀武扬威的过了二三个月,适遇九一八事变,城市和乡村的秩序,同时陷于紊乱状态……1这篇发表于《盛京时报》1933年3月12日“神皋杂俎”副刊上的小说,讲述了东北乡村一个家族的破败和毁灭的故事。在这里,九一八事...
关键词:落草为寇 《盛京时报》 紊乱状态 九一八 城市和乡村 东北乡村 
日方舆论视野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战之初兴--以《盛京时报》《泰东日报》为中心
《西部学刊》2023年第23期145-149,共5页张瑞 张鸿翼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2022C5);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伪报纸文献与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研究”(编号:20YJC710087)有关成果。
东北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领导军事斗争,广泛联络东北地区的日、朝两国革命者共同反抗日本野蛮侵略,为争取抗战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作为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创办发行的重要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泰东日报》从侵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东北抗战 《盛京时报》 《泰东日报》 
伪满"总理大臣"官邸史话
《吉林人大》2023年第11期52-52,共1页李佳星 
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官邸旧址位于长春市西民主大街429号。1935年5月22日,当时的《盛京时报》以“总理大臣以下各部大臣调动,张景惠奉敕总揆特任式已毕矣”为标题,报道了豆腐匠出身的汉奸张景惠出任伪满总理大臣的消息。消息一出...
关键词:伪满洲国 《盛京时报》 总理大臣 舆论哗然 顺口溜 汉奸 官邸 豆腐 
《盛京时报》文化侵略路径探究——以巴黎和会前后菊池贞二言论为例
《传媒论坛》2023年第20期77-80,共4页田梓意 田雷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历时最长、发行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它在东北地区打着亲华的幌子骗下可观的销量,背地却是日方侵华政策的风向标。其主编兼评论员菊池贞二,在报刊舆论引导上一以贯之地秉持了日本文化侵略的逻辑,所...
关键词:菊池贞二 文化侵略 《盛京时报》 舆论引导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形象的变化——以《盛京时报》为视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郝银侠 于晓文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政府在华宣传的舆论工具,在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蒋介石予以高度关注。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的形象在《盛京时报》报道中也出现相应变化。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他被囚禁无疑向外界释放出政...
关键词:西安事变 蒋介石 《盛京时报》 
萧军发表“处女作”的前后往事
《各界》2023年第10期35-38,共4页方未艾(口述) 方朔(整理) 
作家萧军的成名作是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但他的“处女作”却很少有人知道。萧军在《我的文学生涯简述》一文中,曾明确写道:“经过几年的试写和苦苦的练习,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终于在沈阳一家日本人办的《盛京时...
关键词:文学生涯 《盛京时报》 《八月的乡村》 萧军 处女作 试写 成名作 
从新式教育与《盛京时报》舆论看清末新政时期辽宁地区的满汉交融被引量:1
《满族研究》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王雨萌 包和平 
平满汉畛域作为清末东北新政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辽宁地区的满汉交融具有重大意义。围绕这一政策,辽宁地区的教育开始转型,满汉合途教育代替了过去满汉分流而治的教育政策。《盛京时报》则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为缓解辽宁地区满汉矛盾、促...
关键词:清末新政 辽宁地区 满汉交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