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糜海波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8期31-35,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KS027)
摘 要:当代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类道德文化在空间维度上的一大进步,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把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最终实现美好生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共同理想。它是对传统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矫枉过正的“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合理吸收、扬弃超越。其理论要旨是:在认识论层面,以整体性思维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系统论的高度把握人类与自然界的一体性,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奴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在价值论层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以牺牲人类的普遍利益来成就抽象的自然权利,也不以“人类中心”的名义使私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在实践论层面,以生命共同体理念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也是人对社会负有道德义务的延伸,人类对自然的活动应当限制在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的范围之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