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的主体性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白宗让 

机构地区:[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中国

出  处:《华中国学》2020年第2期83-92,共10页

摘  要:远古时代人类的精神文明状况难以描述。夏商周三代均有“天命”信仰,但个体理性没有得到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周公对“德”之重视成为儒家修身思想的渊源。孔子所倡导的“仁”与“为己之学”是华夏文明个人主体性的最早挺立,先秦儒家学者们继承了这一“反躬内求”的修身路径,并指出了以“慎独”为核心的修养理论。主体性不是封闭的自我,而是无私的、开放的、灵明的、能够照顾到天地万物的存在,是儒学指出的救赎之道。但是,“慎独”还需要一套具体的工夫论体系来支撑,自我反思的合法性也需要面对来自比较哲学、比较宗教的质疑与审问。

关 键 词:孔子 仁学 主体性 价值 反思 

分 类 号:B2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