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用于骨科康复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苗泽昊 马欣然 叶龙添 张宇[3] 张鹏[3]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江苏苏州215031 [2]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31 [3]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江苏苏州215031

出  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人群不断增加。继而因不当运动强度和频率导致骨软骨、肌肉、韧带和关节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肩、髋、膝关节运动损伤和颈腰痛,例如:肩袖撕裂、髋臼撞击综合症、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脊髓损伤、急性颈肩部和腰扭伤等[1],运动损伤发生后往往需要综合性治疗方法以期恢复其正常机能,其中,康复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老年性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并且因其发生的致残、致死率也居高不下,积极、合理的康复对避免卧床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功能、避免再次摔倒和骨折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应将康复治疗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加快推进老年康复体系建设。运动损伤康复和脆性骨折康复的重点都是解决肌肉力量、本体感觉与关节活动度三个关键问题。目前,临床上骨科康复的理念、手段和相关辅助器具繁杂多样,缺乏系统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且我国的国情使得大家只重视医院内康复,而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却因医患难以及时充分沟通而被广泛忽视。

关 键 词:健康 沟通 忽视 

分 类 号:R-4[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