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冉云飞
出 处:《青年作家》2007年第6期14-18,共5页Young Writers
摘 要:日本人是何时进入四川的,现已难详考。蜀道难不只是难着大批的中国人,也难着许多外国人。他们要想进入四川,除了像诗人陆游、范成大以及1908年67岁的英国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一样利用峡江水道入蜀与出蜀,像地理学家王士性与诗人俞陛云利用古蜀川陕大道入蜀外,很少有另外的选择。像1846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古伯察一样,由北京而内蒙、西藏,经过川藏茶马古道而进入四川的人,可说是比较少的特例。日本人之大批来到中国,与1870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中日建交有关。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的扩张野心以及中国为强盛自己而大量聘请日本教习有深刻的瓜葛。来华的人中,若粗加分类,大抵有间谍(含常规情况刺探及物产、军事分布等)、政治家、外交官(竹添进一郎等)、旅游者、僧侣、军人、浪人、学者(如内藤湖南、仓石武四郎、青木正儿等)、作家(芥川龙之介)、工程师(如铁路与矿产等)、商人、藏书家(神田喜一郎、长泽规矩也等)、机构(如满铁调查部、东亚同文书院、日清留易研究所等)所组织的人员等。从1870年以后,进入中国的日本人逐年增加,即至抗日战争达到高潮。日本人的足迹不仅遍及中国各个角落,而且偏僻难行如在下的家乡酉阳,也有他们勘查之记录。冯天瑜先生主编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商务印书馆版,系“近代日本人禹域踏查书系”丛书),就有日本人勘探至吾乡酉阳的记载,一方面日本人求真吃苦的精神为我所深佩,另一方面为他们窥伺中国的祸心不寒而栗。进入巴蜀的日本人虽然逐年有所增加,如1906年日本重庆领事馆记载在四川的日本人就多达71人,其中以教习与商人为多(山川早水《巴蜀旧影》),但并非每一个日本人对其行止都有记录。据巴蜀史地研究专家蓝勇统计,日本游记里对四川有记载的计有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2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