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芷芳[1]
机构地区:[1]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长城》2010年第4期77-78,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著名语言大师托多罗夫指出:“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处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视点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所要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张寅德,65)“视点观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角”,其作为一个叙述学的概念,是指特定叙述文本读取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而儿童视角则是作家借助于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来描述世界,作品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作品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不同于“成人视角”这种带有理性的思维和眼光去观察世界的角度,当作家选择了儿童作为打量世界的叙事角度,借助儿童的思维方式进入叙事的话语系统时,“并不以对儿童世界的描摹和建构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而是要将儿童感觉中别致的成人世界挖掘和呈现出来,以宣泄心中积郁的思想和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视角实质上是成人自己观察和反映世界的视角的隐喻或载体”。(杜雪琴,8)艾米莉·狄金森被称为“美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