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新春[1]
出 处:《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年第5期42-53,共12页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摘 要:遗传性心律失常是一组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是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猝死是当今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猝死复杂的病因中,SCD占猝死的80%,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猝死,遗传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研究进展,我们对心律失常基因机制有了长足的认识,基因的突变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中被证实,并可预测年轻人猝死的危险性。因而,心律失常基因机制研究成为近年来心血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前沿。以下分别对一些主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 键 词:遗传性心律失常 室颤 心室纤颤 室速 室性心律失常 LQTS 动作电位 受体阻滞剂 SQTS 综合病症 综合征 QTI 钠通道阻滞剂 交感神经切除术 心脏事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