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翔海[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 处:《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9期30-35,63,共7页Teaching and Research
摘 要:本文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作了比较探析,认为:前者试图通过显发仁心与仁性的现代意义及建构以主客对置为基本特质的现代认识论,为人类确立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之源,后者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出发,强调不存在永恒的精神家园,人只能永远流浪而四海为家;这些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性原因,又有民族性背景,即西方文化的理论逻辑是从自由到虚无,中国哲学则是通过内在超越的路向充分肯定现实人生世界的终极意义;后现代主义在弃置镜式哲学时寻求人与世界和谐的理论意向与现代新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归趋具有某种契合,二者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也保持了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二者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表明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国哲学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必须真正完成价值系统的现代转换。
关 键 词:现代新儒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 中国哲学 现代性 西方文化 后现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国文化 价值取向 生命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