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赟[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38-41,共4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本文意在通过贺麟文化观的阐释对"儒学现代化即是在东西文化调和基础上重构一个新儒学体系"的通行看法提出批评。作者认为:(1)冯友兰等对儒学的重构态度在贺麟那里已转换为儒学的现代运用问题,这即是确立儒学文化主体意识,以儒家精神解决文化、政治、生活上的问题。(2)贺麟的西学绍介与传播本质上是儒家精神的自觉阐扬,贺麟对儒学宗教化的开展,反映了儒学在教权失去后生存方式的巨大变迁。(3)儒学的危机并非源自外来文化的刺激与挑战,而是自家义理的人为遮蔽;儒学的现代开展不是体的重建,而是一个运用问题。这两点内在地决定了二十世纪儒家人文由思想到学术的变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