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生[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出 处:《学术月刊》1997年第2期15-19,共5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道德与寿老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体修养致知论和德福一致伦理观、对道教生命伦理学说的道德决定论具有十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一种“自治的文化”.《周易》云:“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上其诚,所以居业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尚书》则倡言“慎厥终,修思永”.认为“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要求人们慎修其身,多自儆戒,谦以戒骄.《尚书》中谈到大禹之贤德.得其修身之道:“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诸此等等.先秦与汉代更加重视自我修养在人生和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如《淮南子》说:“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文王修之岐周,而天下移风.使舜趣天下之利,而忌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尺地之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德”为“得”的传统精神.但是,这些传统修身思想的主要价值取向均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未把道德修养同个人生命的存在情状相联系;况且它主要作用于生命层次以上,诸如名誉、地位等等方面,这必然使其社会作用的普遍性和纵深性受到局限.难以对社会各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