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弱势群体现象的再认识——以学生学业发展弱势群体为例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阳德华[1] 王启合[1] 

机构地区:[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四川南充637002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S1期1-3,共3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弱势群体发展与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JF061)研究成果

摘  要:近年来,弱势群体问题成为各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在弱势群体的定义、分类和退出等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其界定要具体到某领域;对具体领域弱势群体可进行层级分类,包括纯弱势群体、被定义弱势群体和自定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补偿方式可根据来源、效果、途径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不同弱势群体的退出机制不同,各地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制,以有效实现弱势群体的退出。

关 键 词:弱势群体 学生学业发展 补偿方式 退出机制 

分 类 号:G52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