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凤海[1]
出 处:《理论探讨》1999年第1期30-36,共7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摘 要:1.哲学源于对人类“命运之问”的解答,传统哲学是对命运之问的“终极承诺”。在以一种圣物反对另一种圣物的思维方式下,哲学形而上学总是从对立的两极出发构造超验的“理念世界”或远离人文的“物理世界”,从而在逻辑上导致“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与“人不在其中生活的世界”的内在矛盾。2.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起源就是人与人的世界一同从“无”到“有”。“无”是时间性、生成性的“物我待分”之“源初动态”。“物我相分”不是要分出“物我”之“先后”,而是要揭示人通过实践纳“天道”于“人道”,把世界关涉到自己的命运之中,从而在“人文世界”中展开自己生活的过程。3.生活世界的历史就是“生活方式”不断展开的历史,就是人追求自由(人的本质的不断展开)的历史,同时也是理智省察、信仰指向、情感体认(从而科学、信条、艺术)相互关联、交错演进的历史。4.“人文精神”既表达着以未被异化的科学、信仰和艺术(从而“真”、“善”、“美”)“点亮心灯”的渴求,又导引着那种发自人间深处的历史运动。因此,有必要建立“人文观”规约下的“求真论”、“尽善论”、“审美论”,即作为完整世界观的“人文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