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问题行为的诊断与防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其沛[1] 郭宏宇[1] 

机构地区:[1]吉林师范学院

出  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2期40-43,共4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摘  要:我们曾将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同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可以统称之为"情绪性问题行为"。情绪性问题行为发生的基础是由于需要遭受挫折,即某些正当的或不正当的需要,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遭受剥夺、摧残和阻抑。挫折可能来自他人或客观条件,也可能来自自身的主观条件,前者包括教育者,即家长和教师。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不少家长和教师,只关心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而不关心、不理解、不去满足孩子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精神需要。

关 键 词:情绪性问题行为 诊断与防治 品德不良 攻击行为 不良情绪 引导学生 压抑 教师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分 类 号:G444[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