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师范学院
出 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2期40-43,共4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摘 要:我们曾将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同题行为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攻击型和压抑型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可以统称之为"情绪性问题行为"。情绪性问题行为发生的基础是由于需要遭受挫折,即某些正当的或不正当的需要,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遭受剥夺、摧残和阻抑。挫折可能来自他人或客观条件,也可能来自自身的主观条件,前者包括教育者,即家长和教师。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不少家长和教师,只关心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而不关心、不理解、不去满足孩子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精神需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