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军
出 处:《当代修辞学》1996年第4期1-3,共3页Contemporary Rhetoric
摘 要:修辞研究的视角对修辞学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每次科学的大发展,学科内容的深化和更新都与研究视角的转换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研究视角的存在和探索是一门学科得以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范围不一、深度不一,影响不一地经历了几次研究视角的积极探索,但发展到今天,又面临着寻求新的研究视角的迫切要求。本文借鉴当代言语交际理论来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对八十年代以来修辞研究视角的看法 1.选择说 形成于八十年代初,它把修辞看作“是一个选择过程”,认为修辞的含义是“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甚至是唯一对象是修辞同义手段。这种选择视角相对于以前的“美化语言”、“修饰词句”、“艺术加工”等提法更加切合修辞的本质。从选择的角度,可以依据语境细致而有效地比较语言材料的修辞功能,评析言语修辞的效果,寻找适应语境的规律,这对于建立语言材料(手段)修辞学,甚至是语体学,是十分有用的。然而这种以小适大的比较评析总是微观多于宏观,归纳多于演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