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玉梁
出 处:《学术月刊》1987年第7期30-34,44,共6页Academic Monthly
摘 要:反映和反映论问题,近年来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评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认识论的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映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范畴却很少研究。在一个时期,很有影响的罗森塔尔、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虽有“反映论”这一条,但对“反映”未作专门解释。我国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也都没有对“反映”范畴作出明确的解释,甚至没有提出什么是反映的问题;有的谈到了反映,但也是从反映论的角度谈的。这种情况,表明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表现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缺乏研究。这种状况,在苏联直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科普宁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和《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等书中,对反映作了专门阐述,回答了一些人的批评。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深入探讨反映问题,但问题一直未展开。今天,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探讨反映范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克服这一薄弱环节,推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范畴 旧唯物主义 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 改造过程 主客体 能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