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51-62,12,共13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美产生于实践,这是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之一。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基础。 我国哲学—美学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实践的社会性、目的性、能动性等论述已经作过不少有益的研究,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对实践的自然性、无目的性、个人性、受动性等,却似乎没有引起充分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索,并据自己的认识,对我国当代的美论争议,从一个方面进行概略的述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