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争

作品数:46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伟李志宏杨春时陈雪虎贺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动态》《艺术百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美学的中国化历程——以朱光潜的两次美学论争为线索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3期145-154,共10页汤奇云 殷国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ZW025)。
自西方美学理论体系和知识谱系输入中国以来,美学就开启了其中国化历程。吕澂从“美的要求”出发,倡导建构一种“全体的美学”,为美学中国化定了基调。然而,“五四”反传统的时代文化心理和东西方在形而上学上的分歧,阻碍了其与中国传...
关键词:美学中国化 “美的要求” 朱光潜 “情思融会” 静穆美之争 
当代美学论争中的方法论、本体论问题
《新华文摘》2022年第3期96-98,共3页杨春时 
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中国发生了三次美学论争,其中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是第三次美学论争。这次美学论争不同于前两次论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于美学本体论问题,即如何证明美的本质的问题。同时,这次论争也提出了美学研...
关键词:美的本质 美学本体论 本体论问题 美学研究方法 实践美学 方法论 20世纪 论争 
“意境”范畴的现代阐释尝试——从20世纪中叶的系列论争谈起被引量:9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71-80,共10页简圣宇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的现代阐释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X131)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意境”范畴的现代阐释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系列论争。论争各方观点不同,但都聚焦于如何在当代语境中赋予传统范畴有效性的问题。推动“意境”范畴的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传...
关键词:意境 古典美学范畴 典型 空间境象 美学论争 美学理论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年第3期579-582,共4页田延 
自20 世纪90 年代的“再解读”思潮开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艺术便以新的面貌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再解读”致力于挑战元叙述,打破对“基奠性话语”(foundational discourse)的各种迷思。因此,政治和文艺在“再解读”那里也就分...
关键词:实践研究 美学论争 60年代 “自然” 社会主义 文艺 意识形态批判 中国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论文集(上、下册)
《学术月刊》2019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到新世纪前后发展为与新实践美学的论争,长达二十余年。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思想解放的结晶,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场论争成为继1950年代和1980年代两次论...
关键词:后实践美学 中国美学史 美学论争 论文集 新实践美学 90年代 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内卷化了的“自然”——评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学术评论》2019年第3期46-51,共6页宋红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正义伦理研究”(14BZW129)研究成果
十多年前,文化研究在以上海大学中文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心的海上学界方兴未艾之时,王晓明、蔡翔、王鸿生等老师就提出关于文化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使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自然结合起来,让文化研究真正能对文学研究有阐释...
关键词:“自然” 实践研究 美学论争 60年代 社会主义 内卷化 文化研究 文艺 
自然、偶然性与文艺实践的限度——评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文艺研究》2019年第6期158-168,共11页王钦 
一当代法国思想家朗西埃在谈到所谓劳工阶级文化时曾指出,其代表性特征并非对某种专业技艺的学习或某个自律性领域的坚持,而恰恰在于它的"去专业化"乃至"无序"。在文化领域,引起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警惕或恐惧的,并不是后者出于自身...
关键词:文艺实践 实践研究 美学论争 60年代 “自然” 社会主义 偶然性 中国 
新时期的美学论争与实践美学的发展
《社会科学动态》2019年第3期33-38,共6页黄定华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践美学的建构与解构"(15WX09)
新时期以来,实践美学作为主流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美学在多元对话中不断发展,其中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主客体二元思维与反映论问题、人本主义美学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从实践美学的观点来看,美的本质是开放的...
关键词:新时期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论争 
《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9年第2期116-116,共1页朱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本书选取'自然'这一具有丰富的美学与政治哲学意涵的理论视角,重构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审美经验的历史潜能,展示了这一时期历史实践所蕴含的'去自然化'与'再自然化'的辩证法如何表达于诸种文艺...
关键词:文艺实践 社会主义 
重返20世纪80年代美学论争的理论现场——以《美学》《美学论丛》两本辑刊为对象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吴泽南 宋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3&ZD071)
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返20世纪80年代美学论争的理论现场,梳理了以《美学》和《美学论丛》为阵地的两个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中的人道主义,以及"两种尺度""美的规律"等问题的论辩,展现了两种不同美...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 《美学论丛》 论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