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隐型兼语”初探——关于名词的分化与演化现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军 

出  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62-66,共5页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一、古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兼语——隐型兼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在某些场合会发生语法变化,出现分化现象。 (1)惠子相“梁”。(《庄子·秋水》) 例(1)的“相”,分化为动词“做”和名词“相”,兼谓、宾两种句子成分。笔者认为名词分化后兼做两种句子成分的现象,是一种演化现象,其演化体,应视作兼语。这种兼语,结构上较“宾语兼主语”式复杂,外形上也不易被人们看出,笔者暂把它称作“隐型兼语”。隐型兼语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关 键 词:名词 古代汉语 带宾语 句子成分 分化现象 谓语 “度” 为动 “之” 动作行为 

分 类 号:G658.3[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