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匡汉
出 处:《文学评论》1983年第4期51-60,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问题的提出当我们论及诗歌,便是谈到美学和光明,谈到社会和人生中的火花。也自然要求一如恩格斯所期望的反映出“在最崇高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许多高尚的强有力的思想”。在长期忧患意识中形成的向上力,以及充满着实践精神的崇本息末的人格理想追求,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文化的精魂。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崇高,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一个民族的心脉,寻找时代的声音和历史前进的动因。诗歌中的崇高感,正是唤起人们对于生活强烈憧憬的重要元素。我们可以暂且不去追溯源远流长的诗史,只消对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现状作粗略考察,就不能不探讨这一面临的课题。那种认为目前处于“新诗危机”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多少年的坎坷与艰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