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感

作品数:384被引量:24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志荣韩文革曹顺庆朱岩黎林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挣脱束缚
《中学生百科》2024年第28期F0004-F0004,共1页子姜 
意大利雕塑家马泰奥·普列塞的这一系列人体青铜浮雕作品,像是受束缚的人正在奋力冲出墙体,追寻自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摄人心魄的震撼力。作品的人物造型体现了意大利经典的美学风格,具有崇高感和仪式感。
关键词:仪式感 崇高感 摄人心魄 人物造型 美学风格 震撼力 雕塑家 视觉冲击力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三重审美快感
《合肥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112-117,144,共7页卢宏亮 蒋宸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明清越中戏曲家研究”(18WH30041ZD-7Z)。
中国古典悲剧选择以“弱者”作为悲剧人物,通过表现“弱者”在道德上的正义性、无辜性、利他性,展现悲剧人物在邪恶势力前永不低头的抗争精神、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在大义前崇高的献身精神,并以此凸显出悲剧的崇高感。由于文...
关键词:悲剧快感 崇高感 悲剧感 生命力感 
绘画中的“崇高感”——以乔治娅·欧姬芙的作品为例
《大观(论坛)》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温子东 汪宝珠 
“崇高感”作为文学类的学术概念,经常被用于诗歌、戏剧等文艺类作品分析。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交互性不断变强,“崇高感”也开始被用于研究绘画领域。通过分析乔治娅·欧姬芙的《第21号作品》《山丘——薰衣草,戈阿特牧场》《夏日时光》...
关键词:“崇高感” 欧姬芙 绘画作品 观者 
唤醒文本的灵性和生命的智性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1期1-1,共1页时剑波 
在信息浪潮汹涌而至、人工智能ChatGPT横空出世的当下,曾经稀缺而有用的知识通过搜索、问询片刻可得,有人忧虑知识的崇高感、教学的有效性正在被消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何为?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就是唤醒,通过唤醒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工智能 智性 崇高感 独特功能 灵性 教学的有效性 唤醒 
“中国风”原创绘本与经典故事的重新讲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期154-154,共1页
“中国风”原创儿童图文叙事艺术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便已萌芽,一些基本叙事特征彼时便已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以后,它们则通过绘本艺术独特的多维叙述方式为“中国故事”“中国经典”的重述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它们于不同题材的脚本中分别...
关键词:儿童本位 儿童文学 叙事特征 童年精神 成人读者 中国传统美学 崇高感 少儿读者 
与君远相知 不道云海深——贝多芬晚期意韵的张昊辰式释读
《人民音乐》2023年第12期46-49,共4页陆平 
2023年度上海音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音乐表演视域下的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阐释”资助(项目编号:2023XJ2D03)。
艺术上的晚期风格总是裹挟着某些一眼就能识别的特质:成熟而艰涩,高远而自我。这种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性以贝多芬的晚期音乐为甚,其中流露出让人敬而远之的崇高感又以钢琴奏鸣曲称顶,字里行间透出的日记般私密性无疑又加剧了他人对其进...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私密性 崇高感 出让人 伟大性 释读 晚期风格 
从优美感到崇高感:文本解读的一把金钥匙——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教学策略为例
《吉林教育》2023年第33期16-18,共3页康玉红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初高中一体化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GH21654)的阶段性成果。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功夫,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理性理解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优美感与崇高感源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文本解读的优美感主要来自文章的形象美、节奏美和洁净美...
关键词:优美感 崇高感 文本解读 《木兰诗》 
刘平静:用职业装成就职业崇高感
《中华英才》2023年第19期50-51,共2页邓丽君 吕月华 
情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有情怀的地方一定有“看见”,有情怀的地方一定有温度。创业者刘平静深耕于职业装领域已有二十余年,其热爱热情非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消磨,恰相反,越深耕越热爱。他的视野随着认知、格局而不断打开,将...
关键词:职业装 崇高感 品质感 创业者 人文情怀 董事长 成就 
黑暗森林的诗心(中):创造世界的方法——刘慈欣小说中的科学与文学,物理与伦理
《小说评论》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宋明炜 
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他的世界建构(world building)并不一定与当下现实直接相关,他更倾向于展现超越现实、崇高幽深的宇宙图景。刘慈欣建议人们仰望天空,去感受不可思议的未知和无限。他的小说给中国当代文学重新带来一次崇高转向,但...
关键词:刘慈欣 中国当代文学 科幻作品 崇高感 超越现实 世界建构 黑暗森林 不可思议 
爱始于诗化的那一刻
《读好书》2023年第17期77-77,共1页昆德拉 
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爱始于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开始诗化的那一刻。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年轻的时候,时间只有现在,和不断被现在吞噬...
关键词:生活在别处 感情投入 崇高感 诗化 另一面 吞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