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藏社会科学院(筹)资料情报研究所藏文编目组
出 处:《西藏研究》1982年第2期160-162,135,共4页Tibetan Studies
摘 要:自佛教传入藏地,“德证兼具”之圣哲先后出现,人数众多,灿若群星,留下大量著作,论述所及范围甚广。为便于开展对西藏学的研究,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自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择要刊出书目,以飨读者。本期先简略介绍普敦·仁钦楚之生平事迹,及其主要著作。如有不当,敬请指正。藏历第五绕迥金马年(公元1290年),普敦·仁钦楚生于后藏夏卜麦的廓姆奈寺。父名喇嘛坚赞桑布(或曰“喇嘛察顿巴”),母名索南彭。据藏文史料,大师生性平和、谦恭、聪颖。五、六岁时,其母教他读书,能过目成诵。后从本甲木僧学历算、文字,其智识超越乃师。七岁,向大菩提楚普瓦发大乘愿。九岁,向大菩提楚普瓦求取萨迦派胜钟坛城四灌顶,受持明戒。此外,还听取、修习多种密宗奥法,成为大金刚持咒师。但大师想到应出家皈依佛教,以讲闻求取经教,以修习求取悟法。在第五绕迥的火羊年(1307年),大师十八岁时,便随译师继任堪布仁钦僧格白桑布和告知善道者索南贡布出家,听取“三藏”、“五部大论”,赴各大寺巡回辩经,因而在经典、理论方面达到学新、去讹、解惑的境界。此后,又悟到若需他熟,先要自熟,若不皈依释教修成圆满的比丘,则无法达到别解脱、取得命定的仪轨。若不取得此一仪轨,则不成其为密宗祖师及灌顶大师。自此,遍阅诸精深密宗经典。第五绕迥之水鼠年(1312年),大师二十三岁,随堪布勋努查巴白受比丘戒。此后,至楚普寺宣讲《波罗密多经》、《因明学》、《初级辩理》、《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等,并到各寺院广转法轮,先后授徒成千上万。此外,还到当时著名大译师、堪布塔尔巴尊前,以四年多的时间学音韵、梵文等,其他多种语言,则触类旁通,成为颇负盛名的大译师,将若干从未译过的印度经典译为藏文。简言之,这位“德证兼具”的大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